這數期的文錄,如李賡的《論中國文化》,徐英的《詩有六義》,吳恭亨的《慈利縣誌風俗》,王存統的《改善教育製度議》,黃以寬的《梁山考》,篇幅都是較長的。李澄宇的《彭烈士傳略》、《熊烈士光嶽光南合傳》、《鍾耐成陳妙貞合傳》,傅鈍安的《公祭劉君昆濤文》,廖公俠的《吳祿貞傳》、《彭家珍傳》、《王金銘傳》,敘述革命事跡,足補史乘。又傅鈍安的《文學劉今希墓誌銘》、《亡友寧太一事略》、《亡友文湘芷行略》,黃病蝶的《延秋集敘》,是屬於南社有關的史事和掌故。詩錄有梅縣羅季威的《哀弦曲》一百韻、《西征》二百四十韻,洋洋灑灑,為特長之作。他如沈礪的《饒歌》十六首,丘複的《苦雨雜感》,劉今希的《九日和滄霞韻》,佘德沅的《遊仙詩》,陳文俊的《加拿大遇雪》,文斐的《羊城雜詠》,高吹萬的《病中雜詩》,葉敬常的《秋日登黃花岡吊七十二烈士墓》,伍澄宇的《謁中山陵》,吳楚的《南嶽紀遊》,郭希隗的《於役集),田興奎的《島遊雜詩》,周家樹的《日本箱根消夏》,楊鐵夫的《曼陀石》等,可謂美不勝收。詞錄以傅屯艮、陳家慶、田興奎、劉伯端、陸更存、劉鵬年為多。附錄方麵,有長沙賜閑園甲子重九雅集分韻詩,廣州北山堂甲子重九雅集詞,西泠撰杖圖征題,乙醜上巳長沙雅集通俗教育館分韻詩, 乙醜上巳醴陵雅集藏園分韻詩,甲子重九長沙雅集賜閑園分韻詩補錄,乙醜上巳香江倡和詩,甲子中秋香港雅集北山堂詞及補錄, 乙亥上巳長沙天心閣雅集詩, 乙亥重九長沙怡園雅集詩。又《湘綺樓未刊稿》,那是王闓運的三篇遺文。闓運和《南社湘集》,絕無關係,柳亞子生平反對遺老如王闓運等,這兒卻把他的遺文,采納在附錄中,更為不當。又通訊,都是社友寫給劉雪耘的書劄。又章太炎的《蕭一之墓碣》,袁恩亮的《陳母廖太夫人家傳》,也和湘集無涉。又《南社湘集姓氏錄》,載在第六期後,民國二十五年二月第五次彙印。湘集封麵題簽及扉頁,出於費龍丁、蔡哲夫、張默君、鄧爾雅等手筆。底頁刊有黃賓虹山水畫啟,那是賣畫廣告。為駢文小品,堪作南社文獻:“夫月下寫竹,報估客以簫材;石邊看雲,添緇流於藤素。逸興獨往,墨趣橫生;玄賞所符,素心斯愜。爾乃小米雲山之筆,無妨逮於閑人;大癡富春之圖,豈必期諸後世。王山農何慚乞米,唐六如不使孽錢。遂賣畫中之山,兼煮為糧之石。至若倪迂高逸,設色僅贈於征君;曹霸風流,寫真每逢夫佳士。未可偶然,不在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