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討薩之戰(一)(1 / 3)

當天下午,趙新在自己的辦公室裏見到了柴田覺藏。他聽完伊達重村被暗殺的事情經過後,便知道自己奪取菱刈(音同易)金礦的時候到了。

早在四十多年前,菱刈地區就發現了金礦,薩摩藩在這些年斷斷續續進行了勘查和小規模開采,但僅限於開采海拔230m以上的品位不高的上部礦;而真正的富礦在下部。

別看這個金礦在另一時空號稱“世界級金礦”,以十八到十九世紀的鑽探條件來說,如果趙新不去挖,基本上誰也找不到;因為此地富礦脈的最小深度也要向岩石下直線掘進三百米,後世的住友礦業分析了前後十年,打了18個鑽孔才確定礦脈位置。

有人說不對啊,佐渡金山怎麼挖的?

其實佐渡金礦的挖掘相當艱難,因為技術所限,最深也不過才往下挖了幾百米。古人沒有鑽孔勘探技術,所以一般是先在山上開個僅容一人鑽進去的小洞,被稱之為“狸穴”,然後看看裏麵有沒有礦脈。如果有的話,就大麵積掘進;沒有的話就放棄再找。

德川幕府所開挖的那條長達四百米的礦坑,當時每天的掘進深度隻能達到10厘米;而且還要在旁邊同時開挖出一個通氣坑道。以這個時代油燈那照明程度,想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坑道裏找金銀礦石,難度可以想而知。

此時柴田覺藏又道:“伊具守和亙理守大人懇請趙王殿先派兵去青葉城,以安人心。”他說完看到趙新麵無表情,於是繼續道:“為表誠意,本藩各家會再招募五百......不,八百人交由貴方。”

趙新突然問道:“仙台藩還有多少外債?”

柴田覺藏猶豫了一下,有些難為情的答道:“據我個人所知,藩內外債現在高達三百萬兩黃金。”

好麼,基本上就是個深不見底的大窟窿!

從十八世紀初期開始,仙台藩由於金礦枯竭、水害、天明饑饉,以及參勤交代擺譜、花錢買官等原因,基本已經入不敷出。趙新和勝山傳三的北海商號讓那些武士入股,所減輕的隻是武士們的個人債務,對仙台藩的財政並無任何支持。

而從天明三年的那場凍災開始,仙台藩的那位財政擔當做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把領地內的大米全都運到江戶給賣了,賺了好大一筆錢。結果到了第二年歉收,仙台藩自己就沒存糧了,於是隻能買高價糧。光是趙新賣的那幾批大米,就幾乎把仙台藩的庫藏給掏空了。

根據這一時期的文人筆記所載,仙台藩內商業凋敝,各處市鎮都人煙寥寥,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一個62萬石大名的領地,可見有多貧困。

趙新想了想道:“你們想過沒有,打完薩摩藩之後怎麼辦?”

柴田覺藏道:“伊具守大人想通過教訓島津家來逼迫幕府放歸少主。”

趙新搖頭道:“這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做好跟幕府翻臉的決心。否則到時候幕府最多捏著鼻子認栽,可是不放式三郎和他母親回去,你們還是沒辦法。”

柴田覺藏一聽就傻了,跟德川家翻臉?這尼瑪哪翻的動啊!

甭說別的,光是德川家的旗本和禦家人就有好幾萬人,從日本橋一直排隊到青葉城大門口都能兜幾個來回。而且從經濟上講,仙台藩背著三百萬兩黃金的外債,領地內的特產除了大米就隻有俵物,頂多再加上點手工藝品。

聽了柴田覺藏所講的難處,趙新嘿嘿一笑:“北海鎮可以給仙台藩提供一筆無息借款。三百萬兩,十年期。”

柴田覺藏:“!!!”

第二天一早,柴田覺藏就坐船回去了。昨天趙新跟他提的事情太大了,他根本做不了主,要趕快回去召集仙台藩一眾家臣開會商議。

平太沒有跟他一起回去,他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要跟趙新彙報。於是趙新專門騰出一個下午的時間,和平太討論了一下那個“萬世一係”的情況。

“那位今年剛十六歲,繼位已經七年了。他的生父閑院宮還活的好好的,那位排行第六,除了他還有九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作為島國人,平太其實還是很顧忌的,畢竟那位根本不能算人。在島國老百姓的心目裏,他是“神”在人間的代表。所以平太在跟趙新彙報的時候,從來不敢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