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人人怨嗟欲求活(1 / 2)

1791年2月初,就在全國人民......咳咳,就在全北海鎮人民貓冬之際,島國九州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逃民事件”,震動了幕府和關西諸藩。

要知道目前整個九州島的人口總數才三百二十多萬,而參與了這次逃民事件的農民人數就占了十分之一。這次農民們用腳投票的行為,與其說是因為“謠言”由南到北的風傳, 不如說是因為諸藩的盤剝和壓的透不過氣的年貢,農民已經快活不下去了。

說句有些人不耐聽的話,十八時期的帶清農民隻要不鬧災,別打仗,就已經算是東亞最幸運的農民了,最起碼他們還能吃飽。

可是像李朝、島國這些國家的農民,簡直就是活在地獄裏, 名為農民,實為農奴。這些人日夜勤耕,然而一年所得的七八成都要交稅,根本不足以養活父母妻子。

別看阮福映在安南那邊名聲不錯,可他對治下農民的壓榨也就比西山朝輕了那麼一點點。雖說湄公河平原盛產稻米,可廣南的老百姓吃的都是芋頭,大米都要給阮福映拿去換軍火。

反觀島國這邊,自天明饑饉這幾年來,關西各藩不僅沒有降低賦稅不說,反而一再將產出的大米運往江戶大阪販賣牟利。雖然鬆平定信在“寬政改革”期間采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可農民依然食不果腹。

說白了,幕藩體製的特點決定了島國各地的經濟政策。為了限製手下大名的實力,幕府就得讓他們承擔繁重的“奉公”任務,包括參勤交代、江戶藩邸的開支、軍役、普請、在江戶城內各門的警備、江戶城中的消防及接待由京都派出的勅使等等。

即便是南麵管理薩摩諸藩的伊達村常也一樣。鬆平定信為了分化仙台藩,特意請海狗公方冊封伊達村常為薩摩藩主。伊達村常雖然不必鳥德川幕府,可他每年都得回青葉城“參勤交代”。

如果某位大名不想遵守, 除了削封換家主,便隻有造反一途。問題是就算造反贏了坐上將軍寶座,在閉關鎖國的小農經濟的前提下,他還得玩這套, 沒得選。

德川幕府如此,仙台藩更是如此。當然了,北海鎮也沒心思去幫著仙台藩變更封建體製,就這麼著挺好。

事件的起因源於一場熊本藩的蘆北町和相良藩的球磨村、津奈木町村就耕地發生爭議,幕府評定所判定實施“地押檢地”,也就是對兩藩所屬的三個村子爭議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清查。

島國自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開始,一直到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總共經曆了五次全國性土地清丈,分別是慶長檢地、寬永慶安檢地、寬文延寶檢地、元祿檢地、享保新田檢地。而自享保檢地之後,幕府便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土地清查,不過小規模的檢地仍然在各地進行。

當初享保新田檢地的目的是為了擺脫當時的困境,期冀通過增加年貢收入來緩解財政的拮據,盡可能多地從這些開發的新田中收取年貢。德川幕府將天下的農田定為七個等級,即上等、上之下、中等、中之下、下等、下之下、隔離地這七個級別。

被定完級後,如果發生水旱災造成歉收,想去跟代官申訴的話......活該!該交多少還得是多少,少一粒米都不行!即便如此,老百姓還是低頭認命, 反正這年月島國農民的日子活的就跟農奴一樣。

誰知熊本藩的藩主細川齊茲派遣的役人河井德兵衛為了一己之私,在清丈完土地時隻讓同行的下屬操作,完全不讓村子裏的百姓插手,導致土地丈量過後,蘆北町的年貢負擔增加了四千俵大米。

問題是這都冬天了,就算是要提高年貢也可以等到明年再說,給老百姓有個準備。結果河井德兵衛命令蘆北町立刻就要補齊這四千俵。除此之外,這廝還強行征收町內被免除的酒鋪稅,搞的怨聲載道。

蘆北町老百姓當然不幹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可要是南邊沒有北海鎮占的那三個郡吧,這些農民最多就是去長崎的幕府奉行所請願。而幕府最後的處罰一般也是各打五十大板;河井德兵衛該治罪治罪,老百姓以民告官,反了你了,流放!

不過當村民們在商議的過程中,某些人將自己聽來的關於南麵三郡的傳聞一說,大家立刻就炸了。什麼!還有另一種活法?

經過一番討論,有人提議告官神碼的還是算逑吧,天下烏鴉一般黑。幹脆大夥集體偷渡去南邊,那四千俵大米讓混蛋老爺自己種去吧,俺們豬八戒摔耙子,不伺候了!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北海鎮統治下的三郡已經和其他地方完全變了個樣。相比島國其他地區的農民而言,三郡的農民不啻於活在天堂。

自從北海鎮實際控製了南九州三郡後,便開始實行“三公七民”的正項年貢,除此之外再無雜稅,即便是征發徭役也會發錢。不僅如此,民政設在三郡的鄉政府還開放山林,允許老百姓進山打獵,隻是伐木需要報備。

去年年初的時候,民政部考慮到伊佐和菱刈二郡山多地少,產出貧瘠,幹脆就鼓勵農民開展家禽養殖,主要就是薩摩雞,這是另一時空裏薩摩地區的特產,出欄時間隻有60天。民政部派遣人員挨村進行養殖培訓不說,還通過北海商社提供無息貸款,等牲畜出欄後全部敞開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