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被騙
周魏兩國戰事膠著時, 一封請求盡快疏浚上遊河道的邸報從周國邊境某個不起眼的縣城遞交了上去。
但因戰事頻發, 周國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大量用在了戰爭上, 所以沒有人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更沒有人調撥相應的款銀和工匠前往。
直至春日一眨眼就過去, 眾人發現今年春似乎過得特別快的時候, 才陡然驚覺不是春過得太快了, 而是夏來得太早。
或者……氣熱的不同尋常。
眼看著想象中隻是會遲來一些的春雨最終根本就沒有來,夏日的驕陽卻覆蓋了周國邊境大半國土的時候,奏章這才像雪花般飛進了周京, 摞在了周王的幾案上。
“湖陽今春滴雨未下,田中播下的糧種破土者僅十之一二。”
“槿南土地已有龜裂之勢,指腹撚之化沙而落, 半點兒水分也無。”
“連城各地亦受到旱情波及, 預計今年產糧將不足往年二三,僅夠當地百姓果腹, 恐無法上交稅糧。”
“還有……還有這些!”
周王著把眼前奏章嘩啦一聲扔到了眾人麵前, 幾十份奏章亂紛紛灑了一地。
“旱情如此之重, 波及地域如此之廣!為何沒有人早些上報?
為何都等到事態嚴重的無法挽回, 才寫折子來報於本王,又是求糧食又是求銀子的讓本王派人去賑災!”
“一個個的早幹什麼去了?
我養著這麼多官員, 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們無所作為, 有問題的時候再來哭著求本王解決的嗎?
那我又何必養著你們!”
君王一怒, 百官戰戰,唯有一人理直氣壯的挺直著脊背, 道:“君上,並非所有人都拖到事態嚴重才上報。”
“下官治下鬆陽縣縣令早已察覺今春雨水甚少,恐有旱情發生,故而上奏請求疏浚上遊河道。”
“鬆陽縣上遊有一河名為涼水河,河水充沛四季湧湧,與鬆陽縣內秋浦河原本相連。”
“但因數年前一次地動,連接兩地的河道從中被截斷,又未能及時疏浚修理,故而秋浦河日漸幹涸,最終隻餘一條幹枯的河道。”
“據下官所知,涼水河今年仍舊河水充沛,並未受到旱情影響,倘若這條河道能及時修繕疏通,鬆陽縣及秋浦河上下各地或許都能免於受災。”
“然,下官將他所言之事擬為奏本上呈之後,卻至今沒有得到回複,故而鬆陽縣亦未能幸免。”
此人乃是甘州知府廖暉。
甘州此次亦是受災嚴重,故而他此次也是奉命進京彙報旱情。
實話,他當初也沒想到今年的旱情會如此之重,進京前還頗為忐忑,不知麵對周王時該如何解釋。
好在他的師爺想起曾經似乎謄抄過某個縣令遞上來的邸報,其中提到了此事,便趕忙找了出來。
果不其然,這份邸報上提及近來少雨,恐會有旱情發生,建議他能夠調派人手疏浚涼水河與秋浦河之間的河道。
但涼水河並不在廖暉治下,要修繕那裏的河道他根本就做不了主。
何況當時大家都隻是覺得今年春雨好像晚了些,沒想到它壓根兒就不會來,萬一他言之鑿鑿的今年會有旱情,結果過幾就下雨了呢?
所以廖暉隨手把這份邸報就給了師爺,讓他擬了一份奏章呈遞上去便算完事了。
至於這河道修還是不修,什麼時候修,派多少人花多少銀子修,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周王一聽,麵色更加陰沉,拍著幾案道:“奏章呢?
甘州呈遞的這份奏章呢?
為什麼本王沒有看到!”
他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也沒老到記不住事的地步。
與旱情有關的奏章這些日子已經全部整理出來呈到他麵前了,他也都認認真真的全都看過一遍了,確定自己絕對沒有看到過這樣一份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