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封王
魏祁與楚瑤進駐楚京的第五, 接連收到三個消息, 且都是關係著下大局, 令人無比震驚的事。
一是徐公等人突然發難, 指出如今的燕帝並非先帝所生, 而是丞相劉承為了挾子以令諸侯, 不知從何處抱來的。
大燕當朝太傅康恒遠親自站出來認同了徐公的法, 並攜兩名已經致仕的太醫作證,證明根據當年的脈案記載,先帝早在納林氏為妃時就已經氣虛體弱, 沒有了生育的能力,林賢妃根本就不可能懷上先帝的子嗣。
二是幾個藩王之中,魏王首先明確表示不再承認如今的燕帝的身份, 不再以大燕朝廷為尊, 並自立為王,在魏國登基為帝。
三是登基後的魏帝頒下的第一條聖旨, 便是封珍月公主楚瑤為王, 封號長寧, 並將原有的楚國國土全部賜給長寧王為封地。
此令一出, 下嘩然,竟比前兩條消息還讓人震驚。
同意女子隨軍領兵也就罷了, 如今竟然還封這個女子為王, 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人議論紛紛, 指責楚瑤牝雞司晨者不在少數。
然而魏國此時雖已拿下楚國,但到底還沒有一統下, 隻要魏國內部認可了這件事,其他人再多也沒有什麼用。
但偏偏,魏國國內真就默許了這件事,眼睜睜看著這份聖旨頒布了下來。
一是因為楚瑤嫁到魏國之後對魏國的貢獻有目共睹,武將裏幾乎沒有人反對這個決定。
二是新晉為魏帝的魏延在朝堂上舌戰群雄,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他的理由大概可以總結為如下內容:
“楚國驟然間國破,民心不穩,讓他們立刻就誠心誠意的歸順於我們是不大可能的,隻怕很多將領都會有二心。”
“何況如今楚國大半兵力都在孟家手裏,孟家手中又有孟氏臨終前親手所托的兵符,難保他們不會以此為由,稱楚國先王將楚國交付與了他們,之後如我大魏一般自立為王。”
“若是如此,我們先前的努力就白費了,打了半,又拱手將楚國送給了別人,豈不吃虧?”
“雖然也不是不能再從他們手裏奪回來,但到底勞民傷財,不劃算。
所以,與其咱們自己花時間去收服那些將領,勸降孟家,不如直接封公主為王,將楚國賜給她做封地。”
“左右公主是我魏國的兒媳婦,楚國在她手裏就等於在我魏國手裏,將來等她誕下子嗣,這封地不還是要留給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孩子不就是我魏家的孩子?
有何區別?”
明明的都是歪理,偏偏又真是這麼回事,讓人找不到什麼反駁的理由。
有人仍舊心有不甘,站出來道:“那若是您封王的聖旨頒了下去,孟家卻仍舊不承認這道旨意,堅持自立為王呢?”
魏延雙目微狹,神情認真地道:“那就看公主怎麼做了,這不正是她證明自己對我大魏忠心的時候嗎?”
楚瑤手握穆家軍,又跟在魏祁身邊,手邊有一批隨時可以調動的魏國兵馬。
如果孟家不從,她究竟是按照魏延的聖旨將楚國收入囊中,還是偏袒孟家把楚國拱手相送,這就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了。
反駁的人想了想,覺得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錯。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這一步,屆時公主若偏袒孟家,就可以讓陛下及太子看清她的真麵目,今後不再輕易被她蒙蔽。
若公主為了魏國而對孟家興兵,就可以借此機會斷了她和孟家的感情,免得她今後和孟家往來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