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城西窩棚(1 / 2)

衡州。

先前的高瘦男子正喜滋滋地接過軍需官遞過來的5兩安家銀,轉手又將銀子交到自家婆娘手裏。

“這銀子你且收好,我們先去城西領一處窩棚,你再進城購置些炊具,對了,記得割上二兩肉,給母親和孩子們打打牙祭。”

聽到自家男人的吩咐,女子忙不跌點頭,卻又有些不舍地說道:

“當家的,這割肉要不就算了吧,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何況這銀子還是你押上性命換來的!”

“吔?!讓你割你就割,哪兒來那麼多廢話,咱們不吃不要緊,孩子可是在長身體嘞!

還有,往後你也不用太擔心,為夫如今當了兵,每月不是還有餉銀嗎,我會定期給家裏寄的,這老人和孩子你要好生照顧!”

女子紅著眼看著眼前的男人:“當家的,如今兵荒馬亂的,我就是怕,怕你......”

“怕我死了是吧?”男子笑道。

“咦?!呸呸呸......休要胡說,快往地上吐口水!”女子嗔怪道。

“哈哈哈,放心,除了閻王爺你這小娘皮,一般人可收不了你男人。”

女子頓時嬌羞地別過頭......

“諸位,家小願意進城安置的,自個兒到城門處辦理入城手續;願意到城西窩棚安置的,現在跟緊我,莫要走丟了!”一名知府衙門的官差扯著大嗓門宣布道。

高瘦男子湊上前問道:“官爺,不知那土地......”

那官差瞥了高瘦男子一眼,見這家夥正是從始至終問題最多的那人。

當即笑罵道:“愣頭青,就你屁話多!”

高手男子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這土地租賃一事,待你家小安置下來,自會有人上門給你辦理,安心等著吧!”官差又補充道。

這時,官差跟前陸陸續續不斷有人加入。

“嗯,這一批人數差不多了,大夥兒,跟我走吧!”官差揮揮手,帶著一眾家屬向城西走去。

高手男子扛起糧米,一手牽著最小的孩子,一家人緩緩向城西走去。

“當家的,你說咱們該租多少土地?”女子兀自開口問道。

“嗯......如今為夫從了軍,那咱們家就還剩5口人,勞力充其量也就你和老大,那咱們便向桂王府租上10畝地,再多的話你們母子二人也耕種不了......”

看著平日有些沉默寡言的男人,今日卻是如此喋喋不休,女子心中頓時百般滋味。

於是順從地點點頭道:“當家的,都聽你的。”

其實就水稻而言,根據相關記載,明代南方常田的稻穀產量的畝產大概在2.5至3石左右。

這一石,在古代有很多種用法或者算法。

據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在宋代1石合92.5宋斤,1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

《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曾給出一個實測數字,1升大米(精米)重1.5斤,則不難算出明朝的一石米約重153.5斤。

當然,這個斤是指明代594.6克的一斤。

明代說一石米,也分精米糙米兩種,各地不同的大米品種也有差異。

按照現代的計量單位與方法,明朝一石精米重量大約在92到94公斤左右。

高手男子若租十畝土地,假如都用來種水稻且一年一熟的話,那年產稻穀大概在25至30石左右,也就是2300KG至2700KG左右。

按照稻穀六成出米率來算的話,十畝地一年可產出大米1380KG至1600KG左右。

再根據古今換算,一個人一天大概吃一斤半糧食,半斤菜,半斤肉。

而古代生活條件簡陋,這裏便將肉菜折算到糧食中,那麼古人平民一人一天消耗的糧食就是2斤左右。

而一個一家五口之家,一天消耗的糧食便接近10斤,一年則需耗糧1800公斤左右。

當然,上述算法皆是立足於理想狀態,而實際情況可能有所出入。

這時,隻見先前的壯漢也扛著一帶米糧跟了上來,遠遠便高聲疾呼:“王大力,等等兄弟啊!”

高瘦男子聞言,向壯漢招招手:“二虎兄弟,這邊!”

壯漢名叫趙二虎,先前乃是一名獵戶,身材高大威猛,又異常壯實,是以那選拔新兵的千總一眼就相中了他。

這時趙二虎跟了上來,又跟王大力的老娘和婆娘打了聲招呼,看了一眼領頭的官差,這才低聲問道:

“這是要去城西窩棚?”

王大力點點頭:“是啊,咱們一路逃難,早已做了好死在路途上的準備。

如今到了這衡州,雖說有了些錢糧,但往後的日子還長呢,當節儉一些,兄弟便決定先帶家小去城西的窩棚安置。”

趙二虎也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