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
走出大學校門,就踏進了法門寺博物館,我熱愛文博旅遊事業,與博物館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曆了它的建設、發展和壯大,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隨著對法門寺文化了解和認識的不斷加深,我深深為自己能生活在這塊神奇的沃土上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法門寺文化內涵豐富,涉及麵廣,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法門寺文化的再度輝煌而振臂呐喊。因此,在日常工作之餘,我查閱了大量史料,借鑒和吸收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著手編寫了這本通俗讀物,通過與讀者的交流,期望在宣傳法門寺文化和普及文物知識、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麵發揮積極的作用。
編寫這本書,正如開墾一塊荒地,我還缺少耕耘經驗。總想盡自己所能,力求在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上有所突破,以流暢的文筆編寫得更精彩,以達到圖文並茂、引人入勝的效果。因此,在書稿完成以後,我感到限於自己的水平和條件,而不能如願把法門寺文化充分展現在大家麵前,心中不免有幾分惶惑與遺憾。書中的紕漏和失誤在所難免,敬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文獻資料,謹在此向諸位作者致謝。這本書能及時與廣大讀者見麵,承蒙法門寺博物館諸位領導、同仁的鼎力支持與幫助。三秦出版社責任編輯賈雲先生精心審稿,為本書增色不少,在此亦深表感謝。
作者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