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99種領導技巧 技巧97利用語境,適時表達:
會議上插話的技巧
插話不同於一般的交談或演講,它是利用當時的語境,針對說話者表達的內容,在其表達過程中,插入適當的詞句,表示讚同、附和或反對,起補充、調節作用,以達到把握調劑會議氛圍、推進會議進
程的目的。它集中體現了插話者的個體綜合素質,是領導者經常運用和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
會議插話,通常是指領導者在會議進行中,打斷正在講話發言者的思路,或是借題發揮,或是補充、強調的一種隨時講話。一句或一段精彩恰當的插話,不僅能活躍會場氣氛,引起人們聽講的注意力,
還能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如果是突兀生硬、無關痛癢、不合時宜的插話,則會成畫蛇添足之筆。同是插話,由於使用的方式不同,時機的把握各異,效果大相徑庭,足以使人玩味和思考。
由於插話是人們在他人的談話表達過程中,有針對性地、不失時機地運用語言進行的一種交際形式,事先難以預料和把握,更談不上經過認真和周密的準備。那麼,插話是不是毫無規律、隨機即興而發
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運行和發展的規律,插話也不例外。它除了日常加強領導者自身思想文化素質的修養外,在具體運行中,還是有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可循的。
選好“插縫”,把握插話的時機
靶要打得好,槍要瞄得準,話要插得好,就必須選好“插縫”,如果沒有“插縫”硬往裏插,那就會給人一種生硬之感,不會帶來好的效果。可是,在開會的時候,有些領導者不大注意選擇插話的時機
,隻要覺得自己有話可說就憋不住,不分先後地往外倒。這樣插話的結果,對唱主角戲的人並沒有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反而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衝擊”,影響了會議效果。這樣做,至少產生兩方麵的
負效應:一是作為主講的領導者可能會想,“是不是我講得不好,既然這樣,幹脆你講得了”。二是作為聽眾也可能產生逆反心理:“你老是打斷別人的發言,我們到底聽誰的呢?”所以,領導者在插
話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好時機,隻有認為是應該“補充幾句”才足以說明問題的時候才去插上幾句。
插話不僅要選擇好“插縫”,而且要插在點子上。插話要環環相扣,句句“插”到點子上,決不能信口“插”來,想到哪裏“插”到哪裏,想“插”什麼,就“插”什麼。那種為了嘩眾取寵而故弄玄虛
的新鮮離奇的插話,會大大降低插話者本人的威信。一句好的插話能將會議推向高潮;一句不好的插話能把會議方向引偏。插話一般都是對講話的補充,因此,它應與會議主題有密切的關係,有一定的
分量。如果是可插可不插那就最好別插。因為人家講得好好的,順順溜溜的,大家聽得挺有意思。你要插一竿子,又講不到點子上,那就會引起聽眾的反感。所以插話還要考慮好話題,所要補充的話必
須是會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或是主講人沒有講夠、講透、講深、講細的內容,隻有在這種前提下“插幾句”才能奏效。
插話的語言要短些,再短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插話語言的修養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領導者綜合素質和各方經驗的集中體現。而要豐富插話語言,應注重加強語言積累,著重進行自然、靈活、準確、簡明的語言訓練。自然,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插話的語言要順其自然,切合時境,不要刻意雕琢,要達到呼之欲出的境界。靈活,語言的使用要服務主題,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它是插話者敏銳、機智、善變等素質
的集中體現。準確,可供插話者的時間很短暫,要求語言使用一語中的,點到為止,不要言不及義,無的放矢。簡明,語言幹脆利索,簡明扼要,如同黑夜中的流星,照亮長空,稍縱即逝。因此,作為
插話者必須努力做到“短些,短些,再短些”。
本來,插話應以短見長,幽默而富有感染力。抓住重點,三言兩語,講完即收。衡量領導者插話有沒有水平,是否精彩,並不在話的數量,而在於話的質量。話雖不多,但條理清楚,一言九鼎,說得好
,說得妙。應當明白,插話不同於講話,隻有插得精彩幹練,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不要插話成癖
有些領導者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插話成癖。逢會便插,一會一插,你插他插,張三剛打完“岔”,李四又接著“插杠子”,強插硬插。我們提倡主席台上就坐的領導者,不防充當一次“啞巴”。即使
到了非插話不可的地步,也要切記不要插話超過三次。否則,即使會議主持者難堪,又壓抑講話者的情緒,還會使與會者產生厭煩心理,更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免開尊口,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