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陸母就去了護士站。果然,這些護士們是有鍋的,而且聽到她們要煎中藥,護士們還有點好奇,就毫不猶豫的把鍋借給了她們。
拿來了鍋,陸鸞鶯和陸母又犯了難。她們母女兩個從來沒有煎過中藥,這下看著一堆藥,一口鍋還真是犯了難。
陸鸞鶯說:“媽,我還是查查書上是怎麼說的吧,我還真不知道這藥應該怎麼煎呢。”
陸母說:“以前喝中藥,都是讓醫院裏給代煎了,包裝成那種一袋一袋的樣子,每次喝的到時候就打開一包,用開水燙一燙就可以喝,現在看著這一堆藥,還真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好了。”
陸鸞鶯說:“找到了,媽媽,我念給你聽啊:首先,煎藥需要用的器皿是陶瓷,其次是金屬(包括不鏽鋼)。由於大部分藥材是草木類的藥材,金屬是五行中的金,金克木,會對藥材的起效形成一些不可預見的影響。如果是何首烏,遇到金屬,立刻就沒有任何中藥價值了,這也是為何市麵上的何首烏,有人用來黑發,卻沒有任何效果的原因。因為在藥材流轉過程中,無可避免會接觸到鐵器,連稱都是鐵的,而且現在中藥商稱藥的時候不會用紙墊著,而是直接接觸金屬稱。煎藥過程也一樣,而且煎藥過程中有火的催發,金屬對草木類中藥的克製效果也會變強。
第二,煎藥一定要用火,實在不行才用電藥壺。有很多人為了方便,用市麵上的電藥壺,但電藥壺無法完全把中藥中的藥性煮出來,也無法把中藥中的毒素驅除,例如中藥中的炮附子,一般先煎一個小時就是為了把炮附子的毒性分解,用了電藥壺,卻無法把毒性分解,煮了一個小時,跟沒煮一樣,這樣對喝藥的人來說,危險性就上升。對於醫生來說,也很無辜,因為醫生是按照病人用火煎藥的默認程序開藥的,但卻沒想到用電藥壺,所以藥物不起效果,甚至有不好的效果,醫生就無法準確地判斷問題出在哪裏。也許開對藥方了,卻因為病人煎藥出錯,導致沒起效果,醫生以為自己的藥方出錯了,這樣的誤會,在治療上絕對是一個致命的誤會。
第三,先煎後下藥材的處理。煎藥藥材分先煎,後下,還有煮好過濾後加入這三類特殊處理的藥材。其中先煎藥一般是藥物難以溶解的或者有毒的,需要久煎。例如炮附子,龍骨,牡蠣、瓦楞子,鱉甲,龜板等。後下藥一般是需要取藥物的香,例如芳香行氣類的木香、沉香、薄荷、菖蒲等。還有一類後下藥,主要是因為後下藥取氣,不是芳香,而是藥材的藥氣,例如大黃後下是幫助排便的(不一定拉肚子,很多人吃大黃是不拉肚子的,所以不要以為大黃是一味很“毒”的藥物),大黃如果煎30分鍾,基本就不起幫助排便的功效了,而是用於清熱。後下時間也要注意,一般是最後五分鍾下(默認),也有最後十分鍾下的,也有最後十五分鍾下的。煎好藥後加進去的藥,一般有阿膠和生雞蛋黃,阿膠是煎好藥後,過濾後,再加進去,然後再加熱一下,以便阿膠融化,這樣能保證阿膠全部喝進肚子裏,沒有浪費,而且這樣最能發揮阿膠滋陰補血的功效。生雞蛋黃也一樣處理,隻不過不用加熱,攪拌就行,這味藥很少用到,所以不提了。
第四,一些特殊的藥物需要特殊處理,例如烏頭隻能用蜜糖煎,這樣可以解烏頭的毒,而且能夠發揮烏頭的有效成分。
第五,普通藥材(沒有先煎後下)煎藥時間,一般是40分鍾,這裏指大火沸騰後,轉小火再煎40分鍾。如果是一些感冒藥,醫生有規定,一般是20分鍾,這樣取效比較好,我也不知道外麵的醫生對於感冒如何用藥的,但很多人說喝了藥沒什麼效果,這樣的話,煎多久都沒問題了,反正都沒效一般感冒用對藥方起效很快的,最快的話一個下午就能好。
所以整個煎藥過程有點繁瑣,先煎藥先煎,然後加入其它藥材(不用浸泡,這個過程中也不要加入冷水),然後加入後下藥。例如:有先煎藥,就是加入先煎藥先煎1個小時(大火沸騰後轉小火慢煎1個小時),然後加入其它藥材煎40分鍾,(這個過程不要加入冷水),在最後十分鍾加入後下藥。
補充一下加水量,這個每個人家裏的爐子火力不同,所以很難說的,要自己把握,但一個原則是寧願加多點,也不要加少了,否則糊了就不能喝了,白白浪費了藥材(特別是第一二次)。而且煎藥過程中不要加水,一般是剛開始煎藥的時候要一次性加夠水。”
陸母說“真詳細啊,這樣我們就知道怎麼做了,實在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