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呼吸係統疾病患兒的護理 第一節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1 / 1)

第十章呼吸係統疾病患兒的護理 第一節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小兒時期易患呼吸係統疾病與其呼吸係統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點有密切的關係。呼吸係統以環狀軟骨為界,分為上、下呼吸道。

一、解剖特點

(一)上呼吸道

1.鼻

鼻腔無鼻毛,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感染後黏膜易充血、腫脹,造成鼻塞,影響吮乳,導致呼吸困難或張口呼吸。

2.鼻竇

上頜竇及篩竇在2歲後迅速增大,至12歲充分發育。額竇2~3歲開始出現,12~13歲才發育。鼻腔黏膜與鼻竇黏膜相連續,鼻竇口相對大,故年長兒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竇,以上頜竇炎及篩竇炎最常見。

3.鼻淚管和耳咽管

嬰幼兒鼻淚管短,開口接近於內眥部,瓣膜發育不良,故鼻腔感染易侵入眼部引起結膜炎症。嬰兒耳咽管寬、短、直且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時易致中耳炎。

4.咽部

小兒咽部較狹窄且垂直。咽部扁桃體包括咽扁桃體和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在小兒6個月已發育。齶扁桃體在1歲末逐漸增大,4~10歲時發育達高峰,14~15歲後逐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常見於年長兒。咽部富有淋巴組織,感染時可發生咽後壁膿腫。

5.喉部

呈漏鬥形,喉腔及聲門較窄,軟骨柔軟,黏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故輕微炎症即可出現聲音嘶啞和吸氣性呼吸困難。

(二)下呼吸道

1.氣管和支氣管

嬰幼兒的氣管和支氣管管腔相對狹窄,軟骨柔軟,缺乏彈力組織,支撐作用差;黏膜柔嫩,血管豐富,黏液腺分泌不足,纖毛運動差,因此易發生感染並易致呼吸道阻塞。氣管分為左、右支氣管,左支氣管由氣管向側方伸出,右支氣管粗、短、直,為氣管直接延伸,因此異物易進入右支氣管。

2.肺

肺泡小、數量較少,肺的彈力纖維發育差,血管豐富,間質發育旺盛,肺含血量多而含氣量少,故易於感染,且易引起間質性炎症、肺不張或肺氣腫等。

3.胸廓

嬰幼兒胸廓呈桶狀,肋骨水平,膈肌位置較高,胸腔小而肺相對較大,呼吸肌發育差,因此呼吸時肺擴張受限,當肺部病變時,易出現呼吸困難。小兒縱隔相對較大,組織鬆軟,在胸腔積液或氣胸時易致縱隔移位。

二、生理特點

1.呼吸頻率和節律

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新產兒,由於呼吸中樞發育未成熟,調節能力差,易出現呼吸節律不齊。小兒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各年齡呼吸頻率。

2.呼吸型

嬰幼兒呼吸肌發育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上下移動,故呈腹膈式呼吸,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點

小兒肺活量、潮氣量、氣體彌散量均較成人小,而氣道阻力較成人大,故各項呼吸功能的儲備能力均較低,當患呼吸道疾病時,較易發生呼吸衰竭。

三、免疫特點

小兒呼吸道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較差,咳嗽反射和纖毛運動功能差,不能有效清除吸入呼吸道的塵埃和異物顆粒。肺泡吞噬細胞功能不足,體內分泌型IgA含量低,此外乳鐵蛋白、溶菌酶、幹擾素、補體等數量及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