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細節篇——小細節大財富,把握理財的消費細節 第17課理財是門技術活,提高財商才能提升賺錢能力(1 / 3)

第3章細節篇——小細節大財富,把握理財的消費細節 第17課理財是門技術活,提高財商才能提升賺錢能力

有房有車者他們很可能是窮人,至少是負債的。凡是不能產生利潤的支出,都是負債,車子房子以及一切奢侈品都是負債。

——羅伯特·清崎

你永遠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因為還有好多其他錯誤你完全可以嚐試!

——伯妮斯·科恩

什麼是財商

小強的父母是機關幹部。在小強的童年時代,機關幹部還沒有國營企業的工人掙得多,經濟上也因此經常是捉襟見肘。直到現在,他還依然記得,每個月初發了工資,父母會坐在一起商量這個月的支出計劃:哪些東西一定要買,哪些錢一定要花,如寄給老人的錢,家裏的吃飯開銷,還有房租和水電費。換季的時候,有計劃地給他和哥哥添些衣服。扣除這幾項必不可少的支出後,小強父母每個月的工資也就所剩無多了,經濟上時常會感覺到窘迫。

盡管父母收入不多,開支不小,但隻要有餘錢,依然會去儲蓄。他們去銀行的時候總是帶上小強。年齡小小的他看著大人把錢放在銀行存折裏,然後一臉欣慰,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讓他對銀行產生一種親切與信任感,同時,他也不自覺地相信,存錢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小時候,小強偶爾會有一點零用錢或者壓歲錢,因為數額太小,大都被拿來買東西吃和買書。後來,過生日的時候,父母送給小強一個存錢罐。每次有了餘下的硬幣,都被他丟進存錢罐裏。後來存了滿滿一罐錢,小強也一直沒花,現在成為他心愛的收藏品之一。另一項“收藏品”就是小強的集郵冊。他從小學開始集郵,已經集了滿滿三本。其中還不乏目前市場上比較珍貴的郵票。現在談起這段“收藏”史,小強真有點後悔自己當初沒買幾版猴票。1980年第一版猴票上市的時候,在小攤上廉價地吆喝著出售,現在這一版猴票的價值甚至可以比得上一幢房子了。

小強從小家境較為窘迫,父母花錢、攢錢都有詳細的規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啟蒙教育,使他不僅學會了積蓄,還學會了郵票收藏。可以說,小強的財商水平整體是很高的。

財商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已經不是很新鮮了。然而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究竟什麼是財商?

財商一詞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T·清崎(RobertT.Kiyosaki)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提出。

所謂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麵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麵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有的人認為財商就是理財,理財就是財商,這種理解是片麵的。財商不是理財,理財能力僅僅是財商能力體現的一部分,財商是理財的靈魂、指揮官。財商的提高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你的理財能力,讓你理財變得更加智慧,同時也會在理財之外幫助你創造財富,比如發明、專利、創意、創業等,這些一樣可以給你帶來財富。

對於理財,很多人覺得隻有聰明人才能賺錢,其實,這是不對的。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智商因素的影響並不是最重要的。人在智力方麵的差異是很小的,即使那些業績卓著的投資高手,其智商並不一定是出類拔萃的。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這些現象: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在買股票的時候能賺錢,相反一些教授、碩士——一些智商較高的人卻屢屢虧損。

現如今,碩士、博士給中專生、高中生打工的現象已經不再是什麼新聞了。論智商,碩士、博士生肯定在高中生之上;而在財商方麵,高中生肯定要比打工的碩士和博士要高。因此,我們發現,一個人智商不足,可以用財商來彌補;情商不足,可以用財商彌補;但是財商不足,智商再高也難以彌補。可以這樣來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財商是一個人判斷金錢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關於財商的學習,我們可以向猶太人學習經驗。猶太人的財商教育可也說是世界上最先進和最成熟的。猶太人的滲透力和生存力非常強,目前,全球經濟圈中的很多精英,都是猶太人。比如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全球外彙、商品和股票投資家索羅斯,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通訊社創辦人布隆伯格等。

猶太人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最開始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猶太人是如何教育小孩的呢?“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係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隻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這是延後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在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思維裏麵已經融入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個人的一生是其規劃的範圍。我們對於財富的追求,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我們幸福的一生,都與我們的財商息息相關。財商是對我們的一生作出合理規劃的總體理論。

財商並非天生而成

財商並非是先天而成的。除非你是一個“富二代”,沒有人是天生的百萬富翁。這種能力需要後天的培養。

美國父母很重視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在教孩子理財方麵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規則:

孩子3歲時,父母會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告訴他金錢的重要作用,並且告訴他金錢的來之不易。

到了4歲,父母會讓孩子知道錢的麵額,並讓他知道,錢雖然有用,但不能自己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必須有所取舍。

到了5歲,父母開始告訴孩子哪種麵額的錢可以買到哪種東西,以及錢是從哪兒來的。

孩子6歲時,父母會讓孩子進一步認識金融貨幣,並學習簡單的找零,練習點數目很多的零錢,並讓他知道在處理財務時會遇到許多困難。

7歲時,父母會幫孩子認識標價,以及尋找打折品。

8歲時,父母讓孩子了解他們可以做額外的工作來賺錢,如,讓孩子在家門口放一個茶水攤,路過的大人一般都樂於惠顧,他們並不是為了飲用,而是為了鼓勵孩子的勞動;同時父母會教孩子如何學著存錢,因為他可以擁有一個儲蓄戶了。家長會帶他去銀行,開一個監護賬戶,要他知道銀行的所在,告訴孩子他可以定期去存錢,而且保管這個存折。

到了9歲,父母會讓孩子簡單地製訂一周的花錢計劃,並讓他學著貨比三家。

10歲時,在孩子每花一筆大錢之前,父母會讓他從小錢存起積少成多。

11歲時,孩子基本上知道了買家與賣家的關係,有了對電視廣告的正確認識,並可以試著在銀行進行定期存款了。

12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零用錢了,這時父母會幫助他們做預算,有計劃地花錢,如,孩子想要買一個芭比娃娃,父母就會先幫助她做預算,每周存錢,直到足夠買一個芭比娃娃為止。父母認為讓孩子意識到為得到某些物品而儲蓄是很重要的,並且孩子應該知道如何去儲蓄和使用這筆錢。如果他在周末的下午發覺自己已沒有錢可用,那不妨就讓他在下一周內身無分文,這樣,他就會懂得責任和結果,知道用錢時應該謹慎。

我國在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方麵一直不是很重視。其實,財商的培養正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盡早使孩子形成理財的觀念和習慣,對其以後的成長和實踐會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