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大股市投資誤區:貪心,不懂放棄
有人看著別人的股票漲了,而自己手中的股票還躺在那裏不動,於是就賣掉自己手中的股票,集中資金撲到哪個漲了的股票中去,想不到剛剛介入的哪個本來漲得很好的股票忽然在那裏蕩起了秋千,忽悠得使你頭暈目眩,這個時候回頭去看,哪個剛剛被拋出的股票卻黑馬奮蹄絕塵而去。所以,投資要有一個穩定的心態,不要隨波逐流。
第五大股市投資誤區:不會止損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時,都是認為股價會上漲才買入,但若買入後並非像預期的那樣上漲而是下跌該怎麼辦呢?
如果隻是持股等待解套是相當被動的,不僅占用資金錯失別的獲利機會,更重要的是背上套牢的包袱後還會影響以後的操作心態,而且也不知何時才能解套。與其被動套牢,不如主動止損,暫時認賠出局觀望。對於短線操作來說更是這樣,止損可以說是短線操作的法寶。股票投資回避風險的最佳辦法就是止損、止損、再止損,別無他法。
第六大股市投資誤區:喜歡低價買進股票
所謂“便宜無好貨”,低價股的公司,往往不是營運狀況不好,就是經營體製不健全。另外,大量買進低價股所負擔的傭金比較多,風險也比較高,因為低價股下跌15%~20%的速度遠高於高價股。
在股價下跌的時候買進股票,這是一項相當嚴重的錯誤。有位投資者曾在1981年3月份以每股19美元的價格買進國際哈佛斯特公司的股票,理由是該股股價已大幅下挫。這是他的第一筆投資,然而也是他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因為國際哈佛斯特公司股價之所以大幅下跌,是因為該公司已經到了破產邊緣。
對於非專業的投資者來說,如何才能避免踏入股市的風險區呢?
1.掌握專業知識,練好基本功
證券市場的本身是一門非常廣泛而深奧的學問,作為一個投資者,首先要練好自己的基本功,熟練掌握這些最基本的證券知識。有些人就是自己一點都不懂,隻看到別人炒股很熱鬧,還能賺錢,就盲目的跟著買進賣出。這些人是注定要賠錢的。
2.確定合適的投資方式
股票投資采用何種方式,因投資人的性格與空閑時間而定,一般而言,不以賺取差價為主要目的,而是想獲得公司紅利或參加公司經營者多采用長期投資方式。本身有職業,沒有太多時間前往股票市場,而又有相當積蓄及投資經驗的,適合采用中期投資方式。時間較空閑,有豐富經驗,反應靈活的人可采用短線交易的方式。經驗豐富,整天無事,且自認反應快,賭性濃,喜愛找刺激的人,多半向往當日交易。
就理論而言,短期投資利潤最高,次為中期投資,再次為長期投資。但經驗證明很少人能每次準確的在底部買進,頂部賣出,所以就平均獲益能力來計算,中期與長期投資較短期投資利潤高。當日交易投機性最濃且具有賭博性質,是賺是賠一半憑經驗,一半靠運氣,風險大,傷腦筋,害身體,一般投資人最好不要輕易嚐試。
3.認清投資環境,把握投資時機
股市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另外,中國股市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響。經濟衰退、股市萎縮、股價下跌;反之,經濟複蘇、股市繁榮、股價上漲。政策環境也是這樣。國家每出台一項新的政策,往往對股市產生很大影響,導致股市震蕩。所以,不僅要會分析股市環境,還要學會分析整個國家大的經濟環境。
在股市中常聽到一句格言“選擇買賣時機比選擇股票種類更重要”。這也就是說在投資前應先認清投資的環境,避免逆勢買賣,有許多人在未了解股市大勢之前即糊裏糊塗盲目買賣,結果與股勢反道而行。多頭市場時做空,空頭市場時卻做多,這種人自然會賠錢。
4.正確選擇投資對象
選擇適當的投資對象亦為投資前應考慮的重要工作,對象選對了可在短期間獲得幾倍的暴利,選擇錯誤時天天眼見別的股票節節升高,而自己的卻如老牛拖車,跌時別的股票緩緩下跌、時而反彈,而自己的卻連連下跌且無反彈。
至於選擇何種股票最好,要視當時的經濟環境,投資人個性和對股市的了解程度以及經驗而定。通常不怕冒風險,股市經驗豐富的人多半喜歡買賣漲跌幅度大的熱門投機股;而一些正要或剛投入股市的人應該投資獲利能力強、漲跌幅度稍緩而流通性仍然很大的優良熱門股。
5.製定周詳方案,規避風險
前人總結出一些股票的投資策略,包括固定比例法、可變比例法、固定投入法等,都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
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資者采用固定比例的投資組合,以減少股票投資風險的一種投資策略。這裏的投資組合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保護性的,主要由價格不易波動、收益較為穩定的債券和存款等構成;另一部分是風險性的,主要由價格變動頻繁、收益變動較大的股票構成。兩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確定的,並且一經確定,就不再變動,采用固定的比例。但在確定比例之前,可以根據投資者的目標,變動每一部分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增長,那麼投資組合中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保值,那麼投資組合中保護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
可變比例法是指投資者采用的投資組合的比例隨股票價格漲跌而變化的一種投資策略。它的基礎是一隻股票的預期價格走勢線。投資者可根據股票價格在預期價格走勢上的變化,確定股票的買賣,從而使投資組合的比例發生變化。當股票價格高於預期價格,就賣出股票買進債券;反之,則買入股票並相應賣出債券。一般來講,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漲時,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比例增大;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跌時,投資組合中的保護性部分比例增大。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兩部分的比例都是不斷變化著的。
所有這些策略均必須將較正確的行情判斷和資金策略配合使用,保持清醒克製的頭腦,股市投資中就能做到遊刃有餘。
保持耐心,長期持有
“長期投資”這個詞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內投資者所接受。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遠。”一般來說,隻要時間足夠長,股票指數總是會創出新高的,這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有時僅僅是通貨膨脹的作用就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
但是,因此不考慮一個國家或者企業的經濟基本麵而盲目地長期持有,這是長期投資很大的一個誤區。如果一家公司所處國家或地區經濟基本麵出現不利局麵,整個市場的係統性風險將侵蝕掉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收益。
長期投資的道理看起來非常簡單,但知易行難,在投資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隨時確保你買的東西的確值得長期投資。一些投資者認為長期投資就是買了股票後就放在那裏不管了,但即使你自認是一個投資高手,也需要隨時跟蹤你投資的公司動態,觀察其是否發生了一些根本性變化,或者股價是否透支了合理價值;如果你沒有能力像投資大師一樣能確保篩選出優秀的好公司,將資金投入一個值得信任的基金公司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不等於說你就不需要做其他事情,定期觀察這家基金公司是否值得長期信任也是必要的功課。
即使是巴菲特也是逢低買進,長期持有,而不是追漲殺跌。有時候一隻好股票因為買入時機的不正確反而會造成虧損,一隻差股票因為買入時機的正確而有所贏利。如果一隻股票在1年內就完成了預期的投資目標,投資者在經過分析後再決定是否要堅持做長線,持有這隻股票。長期持有是基本策略,而具體該怎麼做,則需要你根據市場作出精確判斷。
其次,合理配置你的資金。理論上,買入一隻好股票是可以獲利的,隻要是企業發展長期趨勢是好的,時間就可以熨平股價的短期波動,但最終時機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甚至更長。但正如凱恩斯所言,“長期我們都死了”,未來是不確定和難以預測的,而我們的投資卻有相對固定的目標期限限製:你如果要急於用某些錢,那麼這些錢絕對不適合長期投資;再比如你規劃10年後用一些錢,那麼如果遇到一次類似日本的經濟衰退期,就算是20年的長期投資期間內仍然是失敗的;而如果在1929年美國市場的高點進入股市的投資者,需要煎熬25年,才能收回本金。因此,我們應盡量避免一次性把所有的錢都用於長期投資,更不能采用高杠杆進行長期投資。除非投資所需資金是要留給子孫所用,否則我們應該盡量用閑錢進行長期投資,從而避免因為投資而影響到生活其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