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公元紀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位人類作家,在他的科幻小說裏,不經意間,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在隨後的一千年裏,這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類。

為了征服這浩瀚的星辰大海,人類幾乎投入了所有的才智、勇氣、學識、財富、汗水、鮮血……

乃至生命。

然而,包括那位作者在內,沒有人能夠想到,或者說不願意去想,在完成了這場征服之後,人類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公元紀年二九八二年,第三五七八六號收容星。

在這顆遠日小行星上,籠罩著近乎永恒的黑暗和寒冬。恒星的溫暖光輝,永遠也照射不到星球的表麵。

然而,千年以降,視征服星辰大海為己任的人類,已經在改造星球這種事情上,積攢了足夠多的經驗。

相較其他星球,這顆遠日小行星最大的優勢,在於它除了被積雪和冰層深深覆蓋的岩石之外,沒有任何大規模、大儲量的金屬礦產。

這就意味著,在這裏建立無業者收容所,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了——即使全星球的無業者集體暴動,隻有知識,沒有金屬,他們也不可能實現星際遠航。換言之,他們對母星構不成絲毫威脅。

所以,人類付出極大的代價,像其他的十幾萬顆收容星那樣,改造了這顆星球,讓它變得宜居。現在,大約有三億左右的無業者,生活在這顆遠日小行星上。

他們的人生,就是在地底的恒溫收容所裏,無所事事,消耗資源。

或者正如母星那些有業者們所說的那樣——浪費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氧氣、食物、飲水、藥物、木材、布料、電力、煙草、酒精……等等一切。

而這些無業者們的產出,隻有無用的尿液和糞便,最多再加上超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當然,還有以幾何倍數增長的新生兒。

通常,要等到持續數十年的純粹消耗之後,這些隻會製造垃圾和嬰兒的無業者們,才會逐漸老去,直至死亡。

這種賠本買賣,在數學和經濟上,顯然是極不劃算的。不過,那些衣冠楚楚的有業者們,卻對這種單方麵付出的行為,有著特別的寬容。

這樣的寬容,在母星上,有一個專用的名詞,叫做——

人道主義。

**********

第三五七八六號收容星,星際港口。

漆黑的夜,無止境的暴雪。

一艘星際遊艇,便在這暴雪之中,突兀地出現,破空而來!

用於接引入港的導航燈,已經開到最大;前來接機的有業者們,也早早就已經到齊。

這些身著輕便宇航服、踩著合金滑雪板的人類,分成兩列,安安靜靜、整整齊齊地,在零下一百多度的暴雪中站定。

他們的身後,有一道回廊;廊頂上,十來個掃雪機器人正辛勤地工作,把所有飄下來的雪花掃到地麵上,以防廊頂被積雪壓垮;回廊裏,鋪陳著嶄新的紅地毯,對收容星來說,這就算是極其難得的資源了;廊柱後,二十位音樂機器人組成的樂團,已經各持樂器,準備就位,隨時可以吹奏出,一曲慷慨激昂的迎賓曲。

哪怕到了二九八二年,迎來送往這種行為,依然是人類最值得遵守的禮儀規範之一。

更何況,這顆收容星,在母星智腦的序列裏,不過隻是二丙級的單位。

星球上所有的有業者,都已經在這裏了。然而,這些夠資格站在此地的人類,即便是站在最前方的星球總執掌馬可先生,也都不過隻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母星無法立足,而“自行申請支援外星”的。

“自行申請支援外星”,這個詞是英倫語的說法,翻譯成華夏語,有專門與之對應的一個詞——

放逐。

是的,任何一個能夠乘坐星際飛艇,來到這顆遠日小行星的有業者,都不是他們可以開罪得起的。

更何況,根據母星出港口的通知,此刻,乘坐在這艘星際遊艇上的,是一個大人物。

真正的大人物。

在母星上都能排得上號的,真正的大人物。

**********

在導航燈和人工智能的引導下,那艘龐大無匹的星際遊艇,緩緩降落。

首先開啟的,是自動武器裝置,數十管冒著幽幽藍光的炮口,從遊艇的各個位置伸展出來。

這種能夠一分鍾連發六百道超高能激光的舷炮,是人類征服星辰大海時,所使用的常規火力。這麼多門大炮,隻需要一次齊發,就能夠打爆整顆行星。

這裏,需要特別解釋一下,所謂的“行星”,指的是大行星,而絕非第三五七八六號收容星這種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