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林靖出事,那些曾經為他鞍前馬後的人個個兒都草木皆兵。
順藤摸瓜查禮部尚書還有跟禮部尚書有關的人,跟唐兆寅他爹有聯係的人,這些人不如林靖心思細膩盤根錯節的勢力龐大,稍微動用點手段就能找到不少有利線索。
尤其是這位新任大理寺卿,最擅長的就是殺人誅心,文官出身的人就是不一樣,幾句話就把人說的冷汗淋漓,為求寬大處理,恨不能把家底兒都倒出來。
周樂平很欣賞他,晚上邀請他一道去喝酒,半路遇上刑部尚書,正好一道請了。
林靖出事並沒有波及到刑部尚書,他這個人聰明就聰明在能在保持中立的情況下又不得罪任何人。
不過大理寺卿跟刑部尚書之間似乎有些過節,大理寺卿指責刑部尚書跟林靖同流合汙,刑部尚書攤攤手微微笑讓他拿出證據來再說話。
當然沒有證據,刑部尚書之於林靖不過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他的事不管不問不參與,小事上行盡方麵,大事上不予置喙置身事外而已。
況且這次科舉跟他扯不上半點關係。
於是兩個人各執一詞,文人說話動不動就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厲害,周樂平坐在中間就跟一個孫猴子坐在兩個唐僧之間,頭疼的厲害,被要求評理的時候更是為難的厲害。
酒過三巡,外麵有人來報,說林靖在天牢中自盡了。
周樂平酒立刻醒了大半,大理寺卿跟刑部尚書也都搖搖晃晃站起來。
“死了?怎麼突然死了?”
傳話的官兵搖搖頭說不知道,“晚上送飯的人過去的時候發現的,已經讓人去請仵作了,也請將軍跟大人去看看吧。”
林靖自殺實在說不過去,他就不是個會自殺的人,他要是死也隻有可能是被砍頭,再說了,他直到被關進天牢的那一刻都還在替自己辯解負隅頑抗,說他自殺,那跟說太陽打西邊出來出來一樣扯淡。
可林靖確確實實是死了。
咬舌自盡,斷掉的半截舌頭堵在嗓子眼兒,倒下的時候血倒流進鼻孔裏,在流血而亡之前先被憋死的。
仵作未在他身上查出有中毒跡象,為了驗屍結果更準確,先後請了三個仵作,不過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咬舌自盡是最方便但同時也最殘忍的一種死法。
平日人咬一下舌頭都疼的要命,要生生把舌頭咬斷,不止困難,更有可能在實施的時候因為太疼而放棄。
周樂平也見過不少自殺的人,咬舌自盡絕對是流傳最廣,但實際發生最少的一種死法。
而且還沒到最後宣判的時候,林靖這時候死實在說不過去。
周樂平實在想不通,“中午來人送過飯之後可還有人來看過他不曾?”
獄卒搖搖頭,“回將軍,沒有。”
大理寺卿道,“自殺不大可能,這種情況隻有可能是被殺,可是這舌頭確實是被他自己咬斷的,這......也太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