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子在城外“視察”之時,朝中重臣再次聚集吏部衙署。
承天門外,過了長安街,東側第二間院落衙署,便是吏部;六月的京城已是燥熱,署中正堂,卻是與六十裏外的兵器廠截然相反,氣氛十分冰冷,大明重臣們或是麵無表情,或是冷眼相對,半晌無人說話。
正廳外的下吏屬員也是盡量不說話,走動都是悄無聲息,時而的目光中卻是驚疑不定,今日薊鎮總督的廷推再次無果!
廷推,是大明掄選要吏之法,規定三品以上官員或閣臣九卿(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都禦史、大理卿、通政使),針對三品以上出缺,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決任用。
本由吏部主持,但若是遲遲無果,卻是要首輔負責的。
爭論半天,仍是沒有定論,眼看已是下值時間,方從哲緩緩起身,麵無表情對諸位同僚拱拱手,未發一語,告辭而去;餘者大多紛紛起立,拱手回禮,吏部部堂周嘉謨也是起身拱手回禮,臉色未見得好看,黨爭熾烈如此,他這個“天官”同樣為難不已。
屁股未曾離座的新晉禮部尚書孫慎行很是顯眼,他眼皮都未曾抬一眼,反倒是和張都堂相視一眼,瘦長的臉上,細眼微眯,露出會心一笑。
毛文龍所部歸屬、遼東議功,尤其是紅丸案,本就已經讓首輔之位風雨飄搖,這次的廷推再無結果,怕是首輔主政無方,毫無威望的印象便落實了,這就是最後一根稻草了!
這個結局在他意料之中,正好!
閣臣中劉一燝為東林,韓爌雖是態度曖昧反複,但對於首輔吃癟,想必也是樂見其成;九卿中,大理寺卿空缺,兵、戶、工三部,持論甚中,不足掛齒,禮部衝鋒在前,督察院是東林“大本營”,吏部、刑部也是偏向東林。
雖說通政使姚思仁雖是“方黨”“浙黨”一係,但年過八旬垂垂老矣,這次廷推都告病缺席.....
僅剩那方從哲!獨木難支,自身難保!
首輔去職在即,下一步就是通政使也應回鄉了,隨即便是鄒元標入京,葉南星、高攀龍也有望起複......孫慎行得意地想著,自己回京之後,黨中旗幟又是高舉呐。
......
及至回府,首輔的麵上也未見好轉,近幾日本就胃口不好,今日更是連飯食都未進,便將自己關進了書房之中,府中的下人也是輕手輕腳,唯恐觸怒了自家老爺。
及至酉時(下午五至七點)將過,府中除了書房都已掌燈,管家方才硬著頭皮,在門外恭聲稟告道:“老爺,府外有大人拜訪。”
書房中的首輔聞言,心中升騰起一股煩躁,深吸幾口氣,方才出聲道:“竟是誰人?”他素知這管家不是莽撞之人,何況能在自己府中被稱作“大人”的可是不多。
門外的管家暗舒了一口氣,隨即回道:“是內閣韓大人。”要不是這等重量級人物到訪,他可不敢輕易打擾心情不好的老爺。
吱吖。
一陣腳步聲傳來,書房門被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