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經略回京(1 / 2)

六月十九,清晨,京城上空微微發白。

皇極殿廣場上,上書三次終於獲準回京的熊廷弼,昨日剛一進城,隻在府中修整了一晚,便心急火燎的去往宮中,請求陛見,此刻更是步履匆匆。

不過才半年時間,他的臉上皺紋卻多了不少,須發愈發白了些,隻是眼神卻是愈發犀利;或是心中有事,連招呼都未及得和王體乾打,惹得司禮監掌印暗暗皺眉。

一路無話,及至乾清宮南書房中,剛一進門行禮,還未落座,熊廷弼便沉聲道:“陛下,臣請組建遼東騎兵!唯有兩萬可戰騎兵,方才能守住遼沈。”

沒有騎兵的“機動性”和野戰能力,實在是艱難,這次有那毛文龍的奇兵,下次對方有防備了,遼陽、沈陽還如何守?何況現在天子還將戚金、秦邦屏等宿將召回,本就收到打擊的遼鎮,戰力隻會進一步削弱。

朱由校看著嘴角冒泡,又是消瘦了一些的遼東經略,輕聲問道:“廣寧衛不是尚有騎兵數千?浙兵、石柱兵不是均調入沈陽為標營?”標營相當於經略督撫相的親衛營,直屬軍兵。

“陛下,”熊廷弼猶豫片刻,終是沉聲道:“還是不夠,建奴動輒傾巢而出,我官軍野戰不足,隻能困守孤城.....何況必以天下人守遼,遼東方才為我大明所有!”他直視天子,目光沉重。

廣寧衛的騎兵與其說是朝廷精銳,還不如看做是將門私兵家丁,即使心中不喜,這半年來依舊是耐著性子對其籠絡有加,還上書為祖家輕功,但結果呢?卻是毫無用處,差點葬送了遼沈大局。

但那祖大壽卻是狡詐,明麵上還挑不出一絲錯處,又在朝中鑽營,隻讓熊廷弼暗恨不已。

“唔,”朱由校輕輕點頭表示認可,邊疆重鎮,若是一味依賴當地將門,便難免尾大不掉,僅大明一朝,便是前有李成梁,“後有”祖大壽、吳三桂,“中央軍”的力量必須加強。

“隻是如今登萊新立,毛文龍所部入朝鮮,都是所費不小......”朝廷的銀子永遠是入不敷出,何況如果沒有偏差的話,西南又有新的極大開銷將起:“熊卿稍安勿躁才是。”

熊廷弼微微一滯,此次建奴來犯,毛文龍立有大功,要和其部搶銀子的話實在說不出口,隻得澀聲道:“臣請再開內帑。”許是知道每每討要皇帝的“私房錢”終是不妥,他說完便拱手低頭,卻是直直站立,不肯坐下。

沉吟半晌,朱由校方才回道:“朕已命登萊鎮多造船隻,從海上支援遼陽一線.....”這樣能夠減輕廣寧衛的“輸送壓力”。

見遼東經略聞言就要開口,他擺了擺手又道:“山海關和毛文龍所部都會加派銀餉軍器......還有那廣寧衛,朱童蒙已經到任。”隱隱聽出金屬之聲。

朱由校又抬手示意了下,王體乾趕忙點頭,上前幾步雙手捧著一本奏章,轉身交給遼東經略。

熊廷弼一目十行,虎目浮現一抹驚疑,奏本是廣寧兵備道所上,他自是知曉,是因毛文龍部既然已經劃歸登萊鎮,議請新增廣寧練兵遊擊,看天子之意,竟是要對遼東將門下手。

隻是這建議的人選卻是曹文詔,山西大同人,塑造軍中有勇毅智略之名,不僅不是遼東本土將門,還是起於微末小兵的客軍......關鍵是其和遼東將門不是一條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