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捷報傳來(上)(1 / 2)

七月廿二,宜破土。

先幾天暴雨,又接連陰霾了幾日的京城,在今日終於迎來了一個晴天,不過才卯時,朝陽門內東市便已經是人頭攢動,叫賣、討價還價之聲不絕於耳,很是熱鬧。

與前些時日不同,今日大家夥兒倒是沒有那般“劍拔弩張”,畢竟就從幾日前開始,京中米糧的價格又開始蹭蹭蹭的往下走,從二兩銀子一石,不過數天功夫,便已經降到了一兩一石,若是買得量大,每石再少個一錢的也是可以,而且量還管夠,讓這半個月來有些陷入“饑荒”的京城百姓們,著實鬆了一口氣。

劈裏啪啦!

劈裏啪啦!

不知是何處的街坊中,哪家大早上“興致頗高”的燃放了爆竹,引得人群稍稍好奇了一陣,閑篇幾句,隨即便又是各忙各的了。

畢竟自從昨日午後山東的六百裏加急進京,對京城官場很是“通透”的皇城根下的百姓們,便知道怕是有天子的消息了,果不其然,到了昨日下值後,“京營在安山湖大捷,斬首數千,一戰定山東”的消息,便在京城中不脛而走,隻怕過不了幾日,皇明時報就要說道說道天子的武功蓋世了。

“大明中興有望呐!”

“可不,自從天子即位後,這勝仗是一個接一個。”

“還真是,我瞧著那京營的武夫們也是與前些年大有不同......”

“嗨,還用你說,我早就說今次肯定沒事!”

“嘁,說啥的都是你趙老四.....”

“就是,就是,哎哎,我要買一石白米!”

“哈哈哈!”

趁著采買些米糧的功夫,碰上熟人鄰裏,也是難免閑扯兩句,眾人的表情也是輕鬆,甚至還有些喜意,頗有些俱有榮焉的架勢,再者說山東大捷之後,斷了半個月的漕船貨物又變得源源不斷,這這糧米不用愁了,生計也是更好一些。

至於為什麼大捷的消息一到,運載米糧商貨的漕船便能一日千裏的到京城,大家夥兒卻是未曾深想。

......

“奴婢見過魏公公。”

“小的給魏公公請安。”

心情好的不止是京中的市井百姓,宮內仁壽殿外的蘇州方磚路上,一向沉默冷肅的魏大太監臉上也浮起一絲笑意,但他麵帶苦相,雙眉長而聳拉,倒是讓人看著有些怪異。

但路遇的宮人內侍們仍舊是紛紛請安不止,畢竟這等“慈善”的魏公公可是著實少見,若是能趁機混個臉熟,或是被記住,那便是天大的機緣了。

畢竟這宮中誰不知道魏公公方才是天子最為信重的?而今次,似乎魏公公又是為天子辦好了差事,聖眷愈隆。

一時間,湊趣兒叩頭的請安的很是不少,一身紅袍的禦馬監提督,也是難得的點頭致意,倒是讓跟在身後的親隨們暗暗咋舌。

一行人穿過仁壽殿正門,又往東北角而去,不過盞茶功夫,便到了噦鸞宮,本就是野草叢生的荒僻宮殿,前些日子走水死人之後,雖是撲滅,但殘留的焦黑和短少的物什,更是讓這裏顯得陰森,荒涼,連初升的朝陽射入也似乎帶不來暖意。

在一處偏殿前駐足片刻,紅袍太監方才揮了揮手,讓隨從止步,自己一人入內,有些事情,還是不能髒了天子的手。

吱吖。

推開殿門,魏忠賢不由眯了眯眼睛,裏間門窗緊閉,又沒有掌燈,有些暗沉,居間的老婦披頭散發,衣衫不整,隻是睜著眼睛望著屋頂,似乎在發呆,場麵很有些瘮人。

“見過皇貴妃,”魏忠賢微微拱手,看向老婦。

“哼,”半晌過後,鄭氏方才低下頭看向眼前的太監,她的眼睛布滿血絲,青黑的眼袋在蒼白的臉上顯得尤為明顯,雙唇沒有絲毫血色:“本宮都已經回了這噦鸞宮,你還要怎樣?莫非要替你主子將本宮給殺了?”婦人的語氣中滿是陰冷和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