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去不回—荊軻
荊軻(?一前227年),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遊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秦取衛淮陽(今河南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荊軻於是到四方遊曆,結識了許多豪傑誌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奕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嗬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搜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田光也與荊軻成為至交,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
戰國後期,經過長期諸侯割據戰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秦國。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較施行變法,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並逐步向東擴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擴張,井繼續推行軍功爵製,按軍功頒賜爵位,以爵位賞賜土地和隸農,使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軍事實力大增。同時,秦國物產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經過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世百餘年的苦心經營,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遠勝於其他六國。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死去,其年僅13歲的兒子盜政繼位為秦王,但當時的國政大權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承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媛寡集團,開始親政,同時也開始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軍攻占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虜韓王安,在韓地設置穎川郡,韓國滅亡。接著便把兵峰直指趙國。公吞魚229年,秦大舉攻趙,名將王剪率軍由上黨出井經,端和由河內進攻趙都邯鄲。於公元前228年攻占了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兵臨易水,威脅燕國。
燕國在七國當中,是比較弱小的一個,但也有其輝煌的時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將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秦、楚、韓、趙、魏六國軍隊攻齊。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攻克臨淄。之後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就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城,隻剩下營和即墨兩城,使齊國幾乎亡國。燕昭王死後,對樂毅不滿的燕惠王繼位,齊臣田單乘機使反間計,使燕惠王撤換了樂毅,派騎劫代替樂毅。田單用火牛陣一仗擊潰燕軍主力,並一舉將燕軍逐出國境,收複淪陷的七十餘城,使齊國複國。自此,燕國便一以不振,國勢日衰。至燕王喜時期,國力更加衰落。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秦王待太子丹並不友善。
後太子丹逃歸燕國。他看到秦國將要吞並六國,如今秦軍已逼近易水,惟恐災禍來臨,心裏十分優慮,於是對他的太傅鞠武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太傅幫忙想想辦法才好。”鞠武回答說:“秦國的勢力遍布天下,地盤廣大,如果它們再用武力脅迫韓趙魏,那麼易水以北的燕國局勢還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淩辱的怨恨,就去觸犯秦國呢?”太子說:“那可怎麼辦好呢?”太傅說:“請讓我好好考慮考慮。”
過了一些時候,樊無期將軍從秦國逃到燕國,太子收留了他。太傅進諫勸告太子說:“不能這樣做啊。秦王殘暴,又對燕國一直懷恨在心,如此足以讓人膽戰心驚了,更何況他知道樊將軍在這裏!這就好比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災禍難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嬰再世,也無力回天。太子您還是趕緊打發樊將軍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風聲。請讓我到西邊去聯合三晉,到南邊去聯合齊楚,到北邊去和匈奴講和,然後就可以對付秦國了。”太子丹說:“太傅的計劃曠日持久,我心裏昏亂優慮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況且問題還不僅僅在這裏,樊將軍窮途末路,才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因為秦國的威脅,就拋棄可憐的朋友,把他打發到匈奴去呢,這該是我拚命的時候了,太傅您得另想辦法才好。”鞠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謀遠慮勇敢沉著,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說:“希望太傅您代為介紹,好嗎?”鞠武說:“好吧。”於是鞠武去見田光,說:“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議國家大事。”田光說:“遵命。”於是就去拜見太子。
太子跪著迎接田光,倒退著走為他引路,又跪下來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穩,左右人都退下後,太子就離席,向田光請教道:“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能盡量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件事。”田光說:“我聽說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一天可以飛奔千裏。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麵。太子現在聽說的是我壯年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經衰竭了。雖然這麼說,我不敢因此耽誤國事。我的好朋友荊軻可以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能通過先生與荊軻結識,可以嗎?”田光說:“好的。”說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門口,告誡他說:“我告訴您的和先生剛才說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頭一笑,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