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感興趣不是選擇行業的唯一標準(1 / 1)

擇業就像擇偶,在考慮自己喜不喜歡一個行業的同時,還得考慮這個行業喜不喜歡你。

“醫生真高尚,我長大一定要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

“將軍真威風,我長大一定要成為一名將軍,馳騁沙場!”

“我最喜歡讀故事了,我長大一定要成為一名作家,寫出最精彩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經為自己的未來規劃過無數種可能。當然,這些童言大多數是做不得數的,因為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出的選擇。

興趣是研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積極態度與傾向,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中發生和形成的。它在職業選擇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進行職業選擇的重要依據。職業興趣是個人對某種類型的職業或相關活動等的喜好程度。

對於個人而言,如果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他就會更加努力,即使疲倦和辛勞,也總能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會百折不撓地去克服。興趣是成功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它會將你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你長期專注於某一工作,不斷努力,取得成績。對麵臨擇業的大學生而言,如果能夠選擇到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符的職業,將會調動潛能,使自己的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的確,對一件事感興趣可以讓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充滿熱情。但是要知道,擇業就像擇偶,你在考慮自己喜不喜歡一個行業的同時,還得考慮這個行業喜不喜歡你。“世界上最幸福的莫過於工作正是我所喜愛的事”,這句話被無數年輕人奉為最理想的狀態。但在當今就業危機的形勢下,這甚至被當做癡人說夢般不可企及。這並不隻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更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漸漸意識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往往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理想是美麗而又虛幻的,你對一個行業感興趣並不等於你可以在這個行業做出成績來。

自己喜歡什麼,每個人都了解得很清楚,但對於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就需要一個人在自我認識方麵更進一步了。

2009年,林芳在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後不久,就留校任教了。念書時,她沒有對職業生涯做過多考慮,但她憑著對校園生活的熟悉而慣性地認為自己應該喜歡教學,覺得教師這一職業也許會很適合自己。

實則不然。林芳沒有想到,教師這一職業包含著很大一部分理論研究工作,而她在這方麵並不擅長。“我就像方頭釘碰到圓口孔。”她說。教了3年書,林芳最後承認自己並不適合教師這份工作。

隨後,她把工作中自己喜歡及厭惡的因素思考了一番:她尤其喜歡跟人打交道,於是,她決定在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尋覓職位。經過一年學習,加上花費一些時間提供免費谘詢,她得到了一個初級人力資源管理的職位。6個月後,部門經理離職,她接替經理職位,並一路升遷。

在古希臘帕爾索山的一塊石碑上,刻著這樣一句箴言:“你要認識你自己。”盧梭稱這一碑銘“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

正確認識自己,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進步和工作生活都是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的。“你要認識你自己”,就是說,對自己的情感、氣質、能力、水平、優缺點、品行修養和處世方式,等等,都能做出較為準確、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評價,不掩飾、不溢美。可以說,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改造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增強自我改造的自覺性和緊迫感,產生自我改造的內動力。另一方麵,隻有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才能熟稔於長短,長而發揚,短而收斂,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而不失容納之懷。

事實上,隨著生活的不斷變化,個人的自我認識也在改變。隨著經曆越來越豐富,心理成長不斷延續,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會變得更加深刻、全麵和充分。智者做人總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才能,並以自己的才能為基礎,懂得過猶不及的辯證法則。

沒錯,是“才能”,不是“興趣”。雖說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會使你在工作中省去很多力氣,也不必擔心自己會對工作缺乏熱情,但在擇業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仍舊是“才能”這個最關鍵的要素。

某漫畫家曾經說過:“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適合做總統,有人適合掃地。如果適合掃地的人以做總統為人生目標,那隻會一生痛苦不堪,受盡挫折。”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順利發展,一個根本的要素就在於能否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發展、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才能的職業崗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