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局——世界大戰 第四章 戰爭惡魔(1 / 2)

有源幹擾是一項複雜的技術,李斌知道以目前的科技也很難以達到有效的對英軍雷達站進行有效幹擾,因此他建議使用無源幹擾的技術。

無源幹擾的技術也非常簡單,就是用飛機發射箔條幹擾火箭或者是撒布式的箔條幹擾彈,都能幹擾地麵雷達。

在德國人執行海獅計劃的後期,就有人已經發明了箔條幹擾彈,但是采取鍍銀尼龍絲的幹擾箔條,價格昂貴而且效果不好。這一次,李斌要一次性的跳過鍍銀尼龍絲技術,直接升級到現代幹擾技術。

李斌提議說:“我們可以製造一批玻璃絲,直徑為二十微米左右,在上麵鍍上一層三微米純度為百分之九十九的鋁,這樣對雷達具有極好的幹擾效果。”

這種技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的幹擾技術,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戰鬥機就是采取了這一新的技術,結果阿拉伯國家發射的導彈無一命中,從而以色列空軍在八二年的空戰中大獲全勝。

當然,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隨著雷達抗幹擾技術的提高,箔條雲對雷達的幹擾也是很有限,還需要結合飛行員技術,有源幹擾和硬打擊手段等一係列的係統才能對付雷達。

可是這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使用這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技術去對付落後了四十多年的電子管雷達,那還不是太簡單了?

鍍鋁玻璃絲還需要經過表麵處理,這樣在保存的時候鋁不會被氧化。不被氧化,才能保證鍍鋁玻璃絲在投放時不會相互粘黏,才能迅速擴散開。不過那卻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技術,李斌還是決定省略這項技術。

反正生產出來的箔條彈在短時間內就要投入使用之中,也不必去考慮表麵氧化的事情。若是感覺還不放心,可以使用真空罐來保存箔條絲。

但是箔條絲還需要達到對方雷達波長的一半,才能形成最好的幹擾效果。為此,李斌還需要讓德國情報部門收集英國雷達的波長。

希特勒有點擔心的問:“我們如何收集英國人雷達的波長?那是高度機密啊。”

李斌說:“這個可以讓科學家去解決,讓他們製造一種可以接收雷達波並進行判斷出波長的設備,我們就知道他們雷達波長和頻率。”

當條件滿足要求的時候,在一立方米的空間中撒下二點七公斤鍍鋁玻璃絲,對雷達的幹擾作用可達驚人的一萬七千!遠遠高於同等鍍銀尼龍絲所達到的兩千五百七的幹擾效果,隻是加工玻璃絲需要工藝。

要製造出隻有二十多微米粗的玻璃絲,這對於當年的德國來說也不算是太困難,德國已經生產出直徑九十微米的鍍銀尼龍絲,隻要他們的科學家再改進一下工藝,就可以達到李斌要求的二十多微米。

當然,如果實在達不到,使用五十微米的玻璃絲也可以,隻是對雷達的幹擾效果將會從一萬七千下降到六千一百。不過即便如此,六千一百還是比兩千五百七強了許多,而且價格也便宜許多。

隨後,希特勒就向國內的科學家下達命令,要求他們完成兩件事,第一就是造出可以接受雷達信號進行分析的電子戰機;第二就是生產出盡可能細的玻璃絲,並且能夠在玻璃絲上麵鍍上一層三微米的純鋁。

接到了命令,德國科學家開始忙活去了。

當然,現代箔條也沒有那麼快研製出來,不過無所謂,還有半年多的時間。而且李斌和希特勒說了之後,希特勒在完成這種箔條之前,也會暫時向後推移海獅計劃。

當年的雷達,都是老式的電子管米波雷達,極其容易幹擾。對後世的厘米波雷達幹擾,需要幾萬根箔條;對後世問的毫米波雷達幹擾,需要上百萬根箔條而且還需要有源主動對抗係統;而對米波雷達幹擾,隻要幾十根最多上百根箔條即可!

可以想象,當鋪天蓋地的德軍轟炸機出現在英國上空時,一架飛機隻需要消耗幾十根箔條即可,那是何等的大快人心!

接下來,李斌又說:“為了提高轟炸機的生存率,我建議在將來對英國實行夜間轟炸。這當然需要飛行員的技術和飛機性能的提高相配合。”

根據李斌的提議,德軍飛行員開始苦練夜間轟炸技術。

此外,李斌說了最關鍵的一點:“尊敬的元首大人,我們不僅要摧毀英國的空軍基地,我們最關鍵的是要摧毀他們的生產能力!因此我建議,把轟炸重點對準工廠,發電站和物資倉庫等目標,不能把寶貴的炸彈浪費在居民區和商業區!”

李斌所說的就是戰略轟炸,就是通過轟炸來進一步削弱對手的再生產能力,而不是把炸彈和飛機無謂的浪費在被炸成廢墟的城市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