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1 / 2)

畢業班的諸位同學,現在都得離開學校去開始你們自己的事業了,今天的典禮,我們叫做“畢業”(ent)。你們的學校生活現在有一個結束,現在你們開始進入一段新的生活,開始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自己的擔子,所以叫做“始業”。

我今天承畢業班同學的好意,承閻校長的好意,來說幾句話。我進大學是在五十年前(1910),我畢業是在四十六年前(1914),夠得上做你們的老大哥了。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資格,應該送你們一點小禮物,我要送你們的小禮物隻是一個防身的藥方,給你們離開校門,進入大世界,做隨時防身救急之用的一個藥方。

這個防身藥方隻有三味藥:

第一味藥叫做“問題丹”。

第二味藥叫做“興趣散”。

第三味藥叫做“信心湯”。

第一味藥,“問題丹”,就是說:每個人離開學校,總得帶一兩個麻煩而有趣味的問題在身邊做伴,這是你們入世的第一要緊的救命寶丹。

問題是一切知識學問的來源,活的學問、活的知識,都是為了解答實際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困難而得來的。年輕入世的時候,總得有一個兩個不大容易解決的問題在腦子裏,時時向你挑戰,時時笑你不能對付他,不能奈何他,時時引誘你去想他。

隻要你有問題跟著你,你就不會懶惰了,你就會繼續有知識上的長進了。

學堂裏的書,你帶不走;儀器,你帶不走;先生,他們不能跟你去,但是問題可以跟你走到天邊!有了問題,沒有書,你自會省吃省穿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賣田賣地去買儀器!沒有好先生,你自會去找好師友;沒有資料,你自會上天下地去找資料。

各位青年朋友,你今天離開學校,夾袋裏準備了幾個問題跟著你走?

第二味藥,叫做“興趣散”,這就是說:每個人進入社會,總得多發展一點專門職業以外的興趣——“業餘”的興趣。

你們多數是學工程的,當然不愁找不到吃飯的職業,但四年前你們選擇的專門職業,真是你們自己的自由誌願嗎?你們現在還感覺你們手裏的文憑真可以代表你們每個人終生的誌願,終生的興趣嗎?——換句話說,你們今天不懊悔嗎?明年今天還不會懊悔嗎?

你們在這四年裏,沒有發現什麼新的、業餘的興趣嗎?在這四年裏,沒有發現自己的本行以外的才能嗎?

總而言之,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意兒。不是為吃飯而是心裏喜歡做的,用閑暇時間做的——這種非職業的玩意兒,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樂、更有意思。有時候,一個人的業餘活動也許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學家,一個是彌爾(J.S.Mill)48,他的職業是東印度公司的秘書,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貢獻。一個是斯賓塞(Herbert Spencer)49,他是一個測量工程師,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思想家。

英國的大政治家丘吉爾,政治是他的終身職業,但他的業餘興趣很多,他在文學、曆史兩方麵都有大成就;他用餘力作油畫,成績也很好。

美國總統艾森豪先生,他的終身職業是軍事,人都知道他最愛打高爾夫球,但我們知道他的油畫也很有功夫。

各位青年朋友,你們的專門職業是不用愁的了,你們的業餘興趣是什麼?你們能做的,愛做的業餘活動是什麼?

第三味藥,我叫他做“信心湯”。這就是說: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我們生存的這個年頭,看見的、聽見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們悲觀、失望的——有時候竟可以叫我們傷心,叫我們發瘋。

這個時代,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沒有信心,我們真要發狂自殺了。

我們的信心隻有一句話“努力不會白費”,沒有一點兒努力是沒有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