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1 / 1)

外界風起雲湧,而未道閣這邊,周誠看著眼前已經修複完成的青銅碎片,神色愕然。

那枚民國時期青銅碎片,在花費了一千五百點精粹後,徹底恢複如初。

呈現在周誠眼前的是,是一隻三足兩耳圓鼎,約莫有西瓜大小,鼎腹一側篆刻著無數密密麻麻至少上千字銘文,字如綠豆,即便是修複完成,仍舊模糊不清,看不清楚寫的什麼。

單從自己輪廓上,倒是可以判斷出,依稀像是甲骨文。

鼎腹另一側,則篆刻著一幅畫。

青銅器上鮮少有畫作,大多都是字跡,這也是金文的由來,有畫跡的青銅器無一不被官方列為一級重寶,外界基本沒有流傳。

周誠怎麼也沒想到,有心修複的民國仿製青銅器,居然也會有畫跡。

最關鍵的是,古代青銅器上篆刻的畫作大多都是采用鑲嵌和錐刻的技術,在青銅器表麵刻畫出建築、車馬、人物、鳥獸等圖案,一部分則是神話圖像,構成戰爭、狩獵、宴樂等畫麵。

而眼前這座三足兩耳圓鼎上的畫作,則是畫作中的神話圖像。

底座是雲紋,表明是在天空上,而雲紋之上,則是篆刻了一副宮廷建築,和對麵鼎腹的自己不同的是,這座建築圖畫篆刻的十分精細,瓦硯門廊清晰可見。

最讓周誠驚奇的是,居然連門窗紋路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在宮廷之上,則有人物懸空,根據馮都未講過的信息來看,這些人物,應該就是古代人想象中的“仙”。

正是從這幾個人物中,周誠才斷定這是一幅神話圖像。

但讓他想不明白的是,這樣的神話圖像,和任何一個神話故事都不符合,懸空宮殿,飛天仙女,曆史流傳的神話傳聞中從未講述過這樣的故事。

許久之後,周誠目光鎖定在宮殿匾額上,足足看了幾分鍾,仍舊沒有看清匾額上寫的什麼字。

正常而言,宮殿門簷下都會標注這處宮殿的名字,這處銅器畫也不例外,但和那些金文一樣,匾額上的字跡模糊不清。

而且還不是那種渾濁的看不清,大眼一掃,可以確定上麵寫著字,但真正定睛去看的時候,卻發現,完全認不出來。

將三足兩耳圓鼎轉了個麵,周誠再一次定睛細看那些字跡,可到最後仍舊是無用功。

不過周誠的觀察也並不是一無所獲,最起碼在那些字跡上,周誠卻看到了一處熟悉的地方。

左右找了一圈,把那塊源自於夏朝青銅鼎的青銅碎片拿出來,周誠將其放置在鼎腹仔細對比,最後確定,兩者相似度極高,不客氣的說,根本就是同一件東西。

看到這裏,性格沉穩如周誠,也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

到現在為止,他總算知道了這兩塊青銅碎片之間的聯係,也意識到了自己一直忽略的問題。

那就是一塊民國青銅碎片,為什麼會引得老師和周成陵兩人爭相搶奪。

如果這塊青銅碎片,是原模原樣仿照夏朝青銅鼎所製作出來的呢?

最關鍵的是,第一塊青銅碎片和徐雪嬌送給他的那塊青銅碎片,自身也有不同尋常之處,這兩塊東西,自身就是由商代青銅器熔鑄,所采用的工藝,也是古代鑄造工藝。

隱約之中,周誠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某個關鍵的信息點。

一個民國仿製青銅鼎,用的是古代青銅材料和古代鑄造工藝,仿的對象是一座青銅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