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聽仔細了,看在你是我的周成陵的血脈的份兒上,你有資格知道這些事情,除了這間病房後,這些話,讓它死在你的肚子裏。”
“你盡管說,我怎麼做,還用不到你來管。”
麵對周誠的冷淡麵對,周成陵稍稍笑了笑,跟骷髏別無二致的臉上,笑意顯得格外猙獰。
“其實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你父親當時將那隻仿鼎展出時,實際上,手裏是掌握著的真鼎的,源自於夏朝的那隻三足兩耳圓鼎。”
“他原本的目的,應該是想要借助仿鼎把那夥人找出來,然後將其覆滅,但不知為何,消息走露,所有人都直奔真鼎而來,他力又不及,給鄯西五大家族帶來巨大的創傷後,不得已隻能銷聲匿跡。”
“而哪隻鼎,引出那夥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名字叫……長生鼎。”
“沒錯,就是長生,古代無數帝王孜孜不倦尋找的,夢寐以求的長生,據傳聞,這隻鼎上鐫刻著的千餘字,便是通往長生之門的秘法。”
長生,老套掉牙的劇情,周誠撇了撇嘴,心中大感不屑。
“還記得那塊瓦硯嗎?漢代未央宮瓦硯?”
周成陵突然調轉了話題,結果周誠聽到“漢代未央宮”五字後,眉頭下意識一挑,而這點小小的細節,瞬間被周成陵捕捉到。
“你的城府,還是不夠深,以後記得小心。”
隨口囑咐了一句,周成陵繼續道:“傳說中,這隻鼎鑄造於夏朝,經商周破裂,兩耳三足九腹十四塊碎片在春秋戰火中輾轉,最後在秦始皇一統後,才被收集完成後修複如初。”
“有記載稱,始皇置傳國玉璽於鼎中,日日觀望,早晚不歇,外人說秦始皇盯著的是那隻傳國玉璽,殊不知他卻是為了研究那隻大鼎。”
“漢朝劉邦為何能以弱勝強,大敗項羽?原因便在於這隻長生鼎上,這隻氣運之鼎,後劉邦興建未央宮,便是為了安置這隻氣運之鼎。”
周成陵說的斷斷續續,倒也給了周誠思考的時間,幾乎是他每說一句,周誠便不由自主餓得往深處考慮些許。
未央宮始建於漢高祖七年,興建的時間、主持人及目的《史記》和《漢書》中均有明確的記載。但何以取名“未央”,有何意義,文獻上卻沒有任何說明。
且“未央”二字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鴻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詩中的“未央”作“未盡”、“不盡”、“未已”之類的意思。
古代帝王自始皇起,便一直幻想著基業千秋萬代,壽歲千千萬,如果放在這裏,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壽命未盡”“基業不盡”之類的解釋?
想到這裏,周誠心中驚愕之情難以言喻,連帶著神色都有所變化。
不遠處的周成陵稍稍咧嘴,笑容仍舊猙獰,但眸子裏卻帶著些許得意:“你父親是個聰明人,你比他聰明,也遠比周瑞更聰明,如果不是因為五年前那件事情,你或許有機會繼承周家基業。”
“不稀罕。”
收斂了表情,周誠緩緩道:“然後呢?劉邦拿到了所謂的‘長生鼎’,但漢朝不還是覆滅了?”
“對,漢朝覆滅了。”
周成陵語氣恢複平淡:“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曆二十九帝,曆時四百零五年,期間有王莽那般驚才豔豔的人物現世,但也無法徹底抵抗那強大氣運。”
“西漢之後,東漢再起,硬生生延續了兩百年國祚。”
說到這裏,周成陵輕輕歎了口氣:“可長生鼎隻在未央宮安置了兩年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