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任何時候都有快樂的理由能力不強、境遇不順、條件不好,這可能都是讓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借口,你會因此而陷入苦悶和不快。告訴你,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你至少可以把你無奈的歎息化作快樂出擊的號角,當你以快樂的心態做事的時候,成功自然就會來到。
001.折磨自己於事無補
人隻有一次短暫的人生,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快樂和成功。隻有短暫人生的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煩惱、憂鬱,更沒有時間因為別人的錯誤去折磨自己,也不要因為世俗的偏見來懲罰自己。
在日本,有一個品學兼優的青年,在應聘一家大公司的時候,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考試。在後來公司公布的考試結果裏,錄取榜上卻沒有他的名字。這位青年得知這個失望的消息後,深感灰心,抑鬱和絕望的陰影襲上心頭,頓生輕生之心,幸虧醫院搶救及時,才沒有自殺成功。
過了不長時間,他應聘的那家大公司又給他發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隻是在統計考分時,電腦出了故障才出現了錄取錯誤。於是他被那家大公司錄用了。但當那家公司知道了他自殺的事情時,他被公司解聘了。原因是:一個正常的人如果連如此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的話,又怎麼能適應公司高強度的、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呢?
這個青年雖然在考分上名列第一,雖然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但沒有打敗自己那顆脆弱易受挫的心。他的心理的最大障礙就是不能正確對待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遇到事情會給自己施加人為的壓力和緊張。
當生活給我們帶來苦悶的時候,我們不必悲傷地躺在床上,任由失敗的淚水橫流,其實濡濕腐蝕的不是枕被,而是那顆脆弱而不堪一擊的心靈。我們與其自己想不開而怨天尤人,還不如自己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出障礙的解決之道,重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而不是跟自己過不去,更不是自己折磨自己。
心靈安慰
人生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因此,我們隻要認識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傻到自己折磨自己的境地。
002.沒有人肯為你的煩惱埋單
一個人如果無休止地煩惱,那就太不值得了。即使你煩惱得身心俱疲,頭痛欲裂,也不會有一個人為你負責。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情緒,它直接導致了你的失敗,而且還不被人理解。你還是永遠的輸家,沒有一個人肯為你的煩惱埋單。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在他26歲的時候,他的耳朵就開始出現問題了。28歲時,他發現自己的聽覺問題日益嚴重。這使貝多芬十分憂心,但他又不願意告訴別人,再加上愛情的挫折,他的脾氣通常很暴躁。
在1802年,他的壞情緒達到了一個頂點,當時,他住在維也納的近郊,找了很多醫生來醫治他的耳病,他們都不清楚病因,各種治療耳病的方法都試過了,絲毫不起作用。這讓貝多芬傷心到了極點,幾度欲打算自殺,然而,在他的心中燃起的音樂烈火燒掉了這一次的精神危機:“難道這個世界就不能收留我嗎?難道這個世界就沒有值得我留戀的地方嗎?難道自己死後,沒有一個牽掛和懷念我的人嗎?不,我不能被生活擊垮,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之後,他專心致誌地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之中。過了兩年,他創作了好幾部優秀作品,在他的人生中迎來了碩果累累的收獲季節,他的作品到達了音樂藝術的極致。
貝多芬一生非常坎坷,但音樂方麵的成就為他帶來了不少安慰和快樂。他視音樂為生命,為大眾奉獻了一首首充滿生命激情的音樂曲子,他的音樂天才和如火如荼的創作熱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激情。
心靈安慰
煩惱和憂傷會慢慢吮吸你的心靈之泉,你不能被生活擊垮,扼住生命咽喉的隻有你自己。
003.沒有快樂,可以製造快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主動創造一些快樂。快樂是人人都追求的一種精神享受,誰不希望自己心情快樂、誰不希冀自己過得幸福美好呢?然而要獲得幸福,就必須自己學會創造快樂,因為快樂與否的感覺是操縱在每個人自己手中的。
創造快樂首先要學會“感激”,因為感激之情能打開你與心靈深處的溝通之道,人有了感激就有了快樂。”比如,感激生活,感激父母的養育,感激老師的教育,感激同事的幫助,感激領導的培養……心存感激,能給對方和自己帶來一種溫馨和貼心的感覺,進而獲得良好的心境。
創造快樂要凡事朝好的方向想。有些想不開的人,在煩惱襲來時,總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誰都比自己強。其實,事情並不完全是這樣,也許你在某方麵是不幸的,但在其他方麵也許是很幸運的。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卻給他一個十分聰穎的大腦。請記住一句風趣的話:“我在遇到沒有雙足的人之前,一直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感到不幸。”生活就是這樣捉弄人,但又充滿著幽默之味,想到這些,你也許會感到輕鬆和愉快。
創造快樂就不要把眼睛盯在“傷口”上。如果某些煩惱的事已經發生,你就應正視它,並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果這件事已經過去,那就拋棄它,不要把它留在記憶裏。記住好事、快樂的事,時常溫習這些好事、快樂的事,快樂的細胞就會在全身流動,你就會自己欣賞自己。
心靈安慰
學會了創造快樂,你身上就會充溢著快樂的細胞,每天晚上都一定能安安穩穩地睡覺,每天早晨都能興致勃勃地迎接又一個平凡而充實的日子,生活中就會永遠充滿著燦爛的陽光。
004.痛苦過後是快樂
文學家們有一個共識:當人類自野蠻踏過了文明的門檻時,就有了“相思”,有了回歸大自然的永恒的“鄉愁”衝動。在這份永恒的衝動中,找尋快樂是一個萬古長青的話題。快樂是什麼?快樂是血、淚、汗浸泡的人生土壤裏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說:“隻有受過寒凍的人才感覺得到陽光的溫暖,也唯有在人生戰場上受過挫敗的最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貴,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樂。”
“禍福相依”最能說明痛苦與快樂的辯證關係,貝多芬“用淚水播種歡樂”
的人生體驗生動形象地道出了痛苦的正麵作用,傳奇人物艾柯卡的經曆更傳神地闡明了快樂與痛苦的內在聯係。
那年,艾柯卡靠自己的奮鬥終於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有點得意忘形的艾柯卡被妒火中燒的大老板福特開除了。在福特工作已32年,當了8年總經理,一帆風順的艾柯卡突然間失業了。艾柯卡痛不欲生,他開始喝酒,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要徹底崩潰了。
就在這時,艾柯卡接受了一個新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憑著他的智慧、膽識和魅力,艾柯卡大刀闊斧地對克萊斯勒進行了整頓、改革,並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重振企業雄風。在艾柯卡的領導下,克萊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裏推出了K型車的計劃,此計劃的成功令克萊斯勒起死回生,沒有多久就還清了所有債務,成為僅次於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後來,艾柯卡深有感觸地說:奮力向前,哪怕時運不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
心靈安慰
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體會到快樂?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欖,品嚐後才知其甘甜,這品嚐需要勇氣!
005.選擇快樂的情緒
有煩心的事情,我們往往會喜歡向他人傾訴,以此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其實我們何必讓別人承受不快樂的情緒呢?特別是一些對你沒有情同手足之誼的朋友,他們表麵同情你的同時,內心流露出更多的是不屑和敷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習慣於情緒好壞的轉換,好的時候一切都好,壞的時候一切都壞。這使我們失去了準確判斷是非的標準,做事隻憑自己的感覺行事,任由壞情緒左右我們的心靈。遇到好情緒的時候,任由高興的心情縱橫馳騁,甚至還會有些盲目樂觀;遇到壞情緒的時候,任由低落和壞心情充滿我們的心田。這樣,我們自己的生活不能由理智主宰,任由情緒來左右我們的一切。一會兒生活在天堂裏,一會兒又生活在地獄裏。
細想一下,自己就會發現,生活絕不會像自己心情很壞時所認為的那樣消極和讓人沮喪。而我們的情緒壞到極點,根本的原因還在於我們的主觀臆斷。我們總可以不發脾氣,不說感到失落,不說喪氣話;而不要以為自己心情不好,就有了放縱自己的借口。
我們很可能隻是因為生活中的一點毫不起眼的小事,就在自己的大腦中留下了難以釋懷的偏激,這可能影響我們對以後事物的正確判斷。我們要善於從不合理的生活狀態中脫離出來,任何事物不求完美,隻求更好就可以了。
學會自我調節,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更愉快。我們就會遠離那些憂鬱、悲痛、焦慮等不良的情緒,而不至於失去心理平衡。善於疏導自己的情緒,正確麵對現實,以正確的態度適應各種環境和問題,增強自己的承受力,我們才能保持持久的快樂。
心靈安慰
好心情總可以由我們來選擇,當遇到不高興事情的時,我們要立刻提醒自己:把它看得簡單一些,讓時間的流逝去衝淡一切吧,等事情過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006.誰都有快樂的理由
一個快樂的人,他的外部表現為微笑。因為他快樂,所以他不怕孤單,不怕被別人誤解。快樂與心靈、肉體是不可分的關係,當人快樂時,做事情會做得更好,感覺更舒服,身體更健康,甚至思維會變得更加敏銳。一句荷蘭的格言曾這樣說:“快樂的人永不邪惡。”而且經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確實如此。
快樂不需要任何的借口,它純粹是內發的一種感覺,它的產生不會受外界事物、外部環境所左右,它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態度。蕭伯納曾說過“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也要保持快樂的習慣,因為習慣是我們自己來養成。從今天起,把那些不快樂的壞習慣摒棄,迎接快樂的好習慣,讓快樂駐足你的心田,假以時日,你就會發現,原來擁有快樂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每個人都像是一塊磁鐵,當你身心愉悅、喜歡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心與善意時,那些美好的事物自然就被你所吸引;相反的,當你悲觀、失落、抑鬱、厭世,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時,負麵的情緒就相繼而來。幸運與黴運隻在人的一念間,隻在於你如何運用你的內在的磁力去吸引它們。
有的時候,快樂的滋味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持續的也未必很久。每個人對於快樂的理解都會有誤差。快樂是一種情緒,大家都知道,情緒並不是一種可以持續擁有的東西,恐懼是一種情緒,但是你不會想一直擁有這種情緒。快樂是想持續擁有也不可能長久。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什麼會讓你快樂,當我們追求這種快樂的目標時,研究人員表示,通常你對快樂的預測都有程度上的誤差,不是隻有物質才會帶給人快樂。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追求新的快樂目標。
心靈安慰
快樂是人心中的福田,隻有不斷地去耕耘,才能收獲。快樂就在你我的心中,不必在大千世界裏苦苦地尋覓求索。
007.把痛苦過濾掉
有少數的印第安人生活在靠近沙漠的地區,這裏的氣候非常特殊。白天,熾熱而火紅的太陽經過熱量的釋放和沙石的反射,足可以把人活活地烤死;夜晚,在毫無遮攔的環境下,足可以把人活活地凍死。
雖然這種沙漠氣候無比凶殘與可怕,可是這些印第安人依然安穩舒適地居住在這裏。
印第安人的牆,厚度恰到好處,在白天,並不能被熾熱的豔陽曬透。夜晚來臨了,因為經過白天曬熱的土牆,正慢慢地散發出它儲存的熱量,所以屋裏一片溫暖。
假如這裏的牆薄一些,室內的白天就如同火爐,到了夜晚更不能散發足夠的熱力。假如這裏的牆厚一些,雖然可以抵擋白天的炎熱,可是到了夜晚就會因為散不出熱量,而使室內一片寒冷。所以,這牆必須不厚不薄。
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麼一堵牆,能把痛苦過濾掉。
我們麵對快樂與悲傷時,先知紀伯倫告訴我們說:“你歡笑所升起的井裏,往往充滿了你的眼淚。悲傷在你心裏刻畫得愈深,你就能包容更多的快樂,你快樂的時候,好好省察你的內心吧!你就會發現曾經令你悲傷的,也就是曾經令你快樂的因素,其實令你哭泣的,也就是曾給你快樂的。”叔本華也說:“人活在世上是痛苦的,它就像鍾擺一樣,向左向右都是痛苦的,而唯獨停留在中間卻是快樂幸福的,然而又十分的短暫。想要真正獲得快樂的那一天,或許隻有到生命的盡頭,它才會完全停留在中間的位置。”
我們為什麼不把痛苦和快樂調換一下位置呢?當鍾擺向左向右時,我們是快樂幸福的,當它停留在中間的時候,是痛苦的,它是何其的短暫,似乎根本就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人生的旅途,我們需要有趨利避害的大智慧。
心靈安慰
得意時,把別人的讚美儲存,用來抵擋敵人射來的箭。別人用來攻擊我們的言語,或許會成為有用的建議,就像印第安人將那“焚”人的日光,留給寒冷的夜晚一樣。
008.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麵
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項上,那隻老虎在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於是,這人拽下草莓,塞進嘴裏,自語道:“多甜啊!”
生命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顧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苦海無邊”是小農經濟的哲學,“塵世永遠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樂”是禁欲主義者編撰的用以蠱惑人心的謊言,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
二戰”期間,一位名叫伊麗莎白·康黎的女士,在慶祝盟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收到了國際部的一份電報,電報報告了一個悲痛的消息:她的侄子——她最愛的一個人死在戰場上了。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把自己永遠藏在孤獨和眼淚之中。
在她清理東西、準備辭職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封早年的信,那是她侄子在她母親去世時寫給她的。信上這樣寫道:我知道你會撐過去。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教導我的:不論在哪裏,都要勇敢地麵對生活。我永遠記著你的微笑,像男子漢那樣,能夠承受一切的微笑。她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他就在她身邊,一雙熾熱的眼睛望著她:你為什麼不照你教導我的去做?
康黎打消了辭職的念頭,一再對自己說:我應該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麵,繼續生活,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
人生是一張單程車票,一去無返。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紀的教堂廢墟上留著一行字:事情是這樣的,就不會那樣。
心靈安慰
隱在痛苦泥潭裏不能自拔,隻會與快樂無緣。告別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來揮動,享受今天盛開的玫瑰的捷徑隻有一條:
堅決與過去分手。
009.因為簡單,所以快樂
你之所以會感覺不快樂,是因為你背負了太多的負擔。有時,這些負擔也是由於你的欲望所致,請你試著放下一些超重的欲望,你就會有一個新的發現,也就會有一片新的晴空。
從前有一個富人,他想要去尋找快樂與開心,於是他背著許多金銀珠寶踏上了他的“快樂之旅”,然而,當他走遍了幹山萬水才醒悟到,他還是沒有尋找到快樂與幸福。
有一天在路上他看到一位開心的農夫唱著山歌從遠處走來,隻見他衣衫襤褸,但還自得其樂。於是,這位富人向農夫討教快樂的秘訣。開心的農夫微笑著說:“這快樂哪裏有什麼秘訣,你身上背著那麼重的東西當然要累了,隻要你放下背負的東西就可以了。”
此時,這位富人驀然醒悟:“是呀!我這是何必呢?我背著這麼重的財物,把腰都快壓彎了,天天還提心吊膽,住旅店怕被偷,在路上怕被搶,整日憂心忡忡,失魂落魄,我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
想到此,這位富人把他的行囊放了下來。他將其中的金銀珠寶分別發給了經過這裏的窮人,這時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放鬆。他的背上不僅沒有了重負,而且他看到那些窮人一張張滿足而又感激的笑臉,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原來快樂是如此的簡單,他很感謝那位農夫讓他得到了這麼多的快樂。
行囊就如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少年時,它是空空如也,所以我們會感覺到無比地輕鬆,也很容易就獲得了快樂。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一路不斷地揀拾,將這隻行囊一點點地裝滿了,此時它變得沉重了,然而快樂也隨之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許我們會自認為裝進去的都是一些珍貴的好東西,然而正是這些好東西,讓我們在斤斤計較中無法獲得快樂。
心靈安慰
生活本身是很簡單的,快樂也很簡單,是人們自己把它想得複雜了,或者是人們自己太複雜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簡單的快樂。
010.換個態度就有不同
相同的境遇,我們往往見到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為何會這樣?其實,外在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個人內在的處世態度不同罷了。
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是,一家賣甜圈的商店前一塊招牌子上寫的一段我文字,上麵寫著:“樂觀者和悲觀者的差別十分微妙: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者看到的則是甜甜圈中間的小小空洞。”這個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樂的本質。
有一天,李斯特站在一間珠寶店的櫃台前,把一個放著幾本書的包放在上邊。當一個衣著講究、儀表堂堂的男子進來,也開始在櫃台前看珠寶時,李斯特禮貌地將他的包移開,但這個人卻憤怒地看著他,他說,他是個正直的人,絕對無意偷李斯特的包。他覺得受到侮辱,重重地將門關上,走出這珠寶店。後來,李斯特領悟到,這個人和他仿佛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事實上世界是一樣的,有所差別的是自己和他對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幾天後的一個早晨,當李斯特擠在密密麻麻的車陣中,緩慢地向市中心前進時,李斯特滿腔怨氣地想:為什麼有那麼多笨蛋也能拿到駕駛執照,7他們開車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沒有資格在高峰時間開車,這些人駕駛執照都該吊銷。後來,李斯特和一輛大型卡車同時到達一個交叉路口,李斯特心想:“這家夥開的是大車,他一定會直衝過去。”但就在這時,卡車司機將頭伸出窗外,向李斯特招招手,給李斯特一個開朗、愉快的微笑。當李斯特將車子駛離交叉路口時,李斯特的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開朗起來。
這位卡車司機的行為,使李斯特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依舊,所不同的隻是他的態度。
心靈安慰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類似的小插曲,這些小插曲正是我們追求快樂的最佳方法。要活得快樂,就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許,這就是快樂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