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等待春暖花開的日子 3.奔走的快樂
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絕不僅僅取決於腳步的運動,那不過是外在的表現形式罷了,心靈的走向才是至關重要的。給心靈一個空間,讓它去馳騁,快樂與我們同在。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你抑鬱、煩躁、痛苦乃至絕望時,邁出那間或長或方、或大或小的房子,穿街走巷,迎風沐雨,心情就會在奔走中釋放出鮮活的內容,似乎流動的空氣與身體裏的沉沉死氣發生了化學反應,拂麵的風就像仙人吹來的一口仙氣,你以蘇醒的姿態迎風而立。也許你並不知道緣何霎時間輕鬆起來,我來告訴你:你快樂,因為你在行走。
我是深有感觸的。
“十一”長假期間,平日與我相依度日的女兒去了奶奶家,經常走動的幾位朋友遠走貴陽、青島,去尋找她們夢中的橄欖樹。第一天,我不知所措;第二天,百無聊賴;第三天,無邊無際的孤獨鋪天蓋地地襲來。我希望奇跡出現般地撥打朋友的電話,奇跡沒有出現。第四天清早,我翻出擱置許久的旅行包,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皖南的青山綠水鮮亮亮的,不由得讓人心生舒朗、豁然之感。十幾年前,我曾經像三毛一樣浪跡天涯,哼著那支“不要問我從哪裏來”闖蕩四方,那種快樂是伴著青春歌唱的。後來奔走於遙遠的故鄉與他鄉之間,旅行成了家常便飯,有時候竟泛起倦意,心胸似乎也越來越萎縮。我以為我這一生都不會再有遊興,當我於落寞中觸及大自然的明淨、高遠,竟有一種回歸的親切,我驀地發現,其實我的心挺寬敞的,不然怎麼盛得下如此的山高水長。我一路奔走,聽宏村汩汩的水流,看西遞老屋的簷角,走南屏深仄的小巷,我發現我已經氤氳在曆史的煙雲裏了,與平日囿居在鋼筋水泥間的心情相去徑庭。
許多時候,我們沒辦法衝出畫地為牢式的生活,即使偶有放風的機會,最終仍要回到出發的地方,繼續旋轉,周而複始。乏味是必然的,生活所麵臨的又豈止是乏味,首先要學會戰勝自我。在這座別人的城市裏,我為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奔波了四五年,一度成為善良者同情的對象。我曾經蹬著一輛刹車失靈的破舊不堪的男式自行車在雨雪中艱難地爬坡,但是彼時彼刻湧起的並非惆悵,有一種豪邁自心底升騰,每逢此景,便唱起一支豪邁的歌:“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摯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這歌聲的聽眾隻有我自己,常常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當然也熱血沸騰。我喜歡這樣的奔走,它完全不同於隔窗觀雨所導致的小資情調,那會讓人愁更愁。雖然車輪碾過的歲月無痕,但是奔走中我學會了用心靈歌唱。
還有一種奔走來自人與人。“多個朋友多條路”似乎成了與人相處的初衷,有人把它藏在骨子裏秘而不宣,有人堂而皇之地掛在嘴上,可以推杯換盞,卻無法推心置腹,來來往往,熱熱鬧鬧,已經成為現今社會一道美麗的疤痕。顯然疲於應酬的奔走不快樂,難怪現代人喊累。朋友L居住在毗鄰的小城,一年內我曾跑去兩次,她也多次來看我。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都會暈得昏天黑地,下車後即刻神清氣爽。我坐在她簡樸但溫馨的家裏,舒展開緊繃的神經,竟閃過不想回家的念頭。其實彼此走近的目的無非是傾聽和訴說,僅此而已,但是“有朋自遠方來”的快樂,令我們在奔走中找到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