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驕隊的第一場比賽開始,青風一劍上場所選擇的地圖就都是小型地圖。倒不是張斌對其它地圖有什麼不適應,隻不過單純是小型地圖交戰的節奏更快,更幹淨利落,省用一些時間與精力。
像是這一場與光之子的戰鬥,如果選用了大型的地圖,以光之子的靈活程度,他得一直放風箏到天荒地老,直到所有真氣值耗光了才肯認輸,張斌當然是不願這樣與對方浪費時間與精力的。
當然,對於張斌來說,他也不會故意占對方的便宜。即便是小型地圖,隻要不是生死擂台這種極端地圖,對於光之子而言也不會有什麼戰鬥裏的影響。說白了,青風一劍現在是來打“挑戰書”的,如果一直利用這種地形優勢去算計對方,即便最終打贏了,也很難獲得大眾意義上的承認。
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得盡量做到最好,從這個角度而言,張斌這個執拗的完美主義性子真是不愧與張明同出一脈,確實是親兄弟無疑了。
角色載入到地圖裏,青風一劍出生在了A房的擂台上,光之子則是出生在了過道上。
雖然開局的運氣不在自己這邊,不過張斌並沒有在意,青風一劍直接跳下了擂台,大踏步地向著過道方向走去。
光之子開局以後自然是向著B房的方向走的,不過當青風一劍從A房走進過道的時候,黃哲彥也是第一時間便反應了過來,操縱著光之子轉身,手上追光閃閃充能,引而不發,待到青風一劍剛要跑進光之子的攻擊範圍極限時,平A二連擊出手,觸發了【二連發】,三道光箭已經向著青風一劍激射而去。
青風一劍一走進過道以後便一直貼著左邊的牆壁奔跑著,看到光之子的攻擊出手以後,馬上向右前方斜踏兩步,七星劍舉起,隨手往左一劈,已經將光之子最後抖槍射出的小角度光箭攔了下來。
就是這麼一躲一攔,已經足夠黃哲彥判斷張斌的實力了,青風一劍這一手操作看似平平無奇,好像沒有什麼難度可言,可是那種信手拈來、自然而然的節奏感,完全不是一般的選手可以達到的。
正常情況下,一個普通的玩家在麵對敵人的攻擊,想要進行躲避或者格擋的整套戰術動作,應該是先看到敵人的攻擊打出,再進行方向上的判斷,然後再按下相對應的鍵位進行躲避閃躲或者格擋防禦。
其中,最後的一個進行相應動作的流程是可以依靠重複訓練操作技巧而提高反應速度的,方向判斷上的速度想要提升則要依靠實戰的經驗,職業選手之所以能比普通玩家的反應快上許多,靈巧許多,除了他們的天賦高,天生反應快一丁點以外,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他們有著經年累月的訓練量以及難以計數的實戰經驗。
然而,剛才的青風一劍的這一連串動作,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兒。
就在光之子舉起追光,平A的攻擊前搖動作還沒播放完的時候,青風一劍仿佛預見到了危險,已經提前往右前方斜走著,走到了一個安全的位置。
要說這一個步伐也能算是有跡可循,畢竟這過道這麼窄,青風一劍想要躲避光之子的攻擊,選擇的大方位不是左邊就是右邊,他走進來的時候已經提前選了貼左牆,現在直接往右靠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光之子再怎麼樣也不至於起手先來一個大角度的預判。
可是,黃哲彥的觀察是細致入微的,光之子手上的攻擊動作他壓根就沒在意過,反正僅憑手感,黃哲彥就能出自己的攻擊打成什麼樣了。黃哲彥的視線一直盯著青風一劍,就在青風一劍往右前方斜走的同時,仿佛格擋與躲避的動作已經形成了他的本能一般,青風一劍的右臂已經同時將七星劍緩緩舉起,剛好放在了一個大概與胸口平齊的位置。
這一踏一躲一舉一放,渾然天成,仿佛本來就是一個係統編好的默認動作一般,可是光之子卻知道,這看似隻是四個鍵位組合而成的一招簡單戰術動作,其中的細節之處便有至少三項。
七星劍是剛好“放”在了半空之中的,它並沒有去主動擊落光之子的小角度抖槍光箭,而是就在那裏,等著光之子的光箭攻擊自己往七星劍的劍身“撞”上來。
這樣的細節,操作精度要求很高,但其實收益並不大。就當青風一劍的長劍隻是國標屬性,身上的總攻擊速度也隻是一點幾的慢速,算盡了,也就多節省下那麼零點幾秒不到的“輕擊重置”時間。更別提現在青風一劍與光之子的距離相差這麼遠,這省下來的時間也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