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精明處世寬厚待人(1 / 3)

第五篇精明處世寬厚待人

第一章處處顯精明不載福

商紂王在傳說中是一個十惡不赦的色鬼,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英俊、能幹的統治者。紂王格外聰明,武功卓絕,力大無窮。周文王姬昌當時是西伯侯。事實上,作為西伯侯的姬昌不過是紂王手下三千多諸侯中的一個而已。盡管西伯侯姬昌領導的西歧比周圍其他諸侯力量大些,頂多也就是抵得十多個諸侯王國的力量罷了,與紂王的商朝比起來,姬昌的周圍不過是紂王力量的百分之一而已。可是此時若是紂王興兵滅周,那姬昌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直接殺了姬昌,那就更加徹底了。可是,紂王沒有采取這些辦法。紂王自以為聰慧過人,武力強盛,完全可以把姬昌控製在自己手中。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力,紂王將姬昌囚禁在牢裏,讓他遠離自己的國土西歧。有人勸他把姬昌殺了以絕後患。他說:“我才不用這個笨辦法,我的辦法要聰明得多。”紂王把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從西歧叫來殷都,將他殺了,割下他的胸脯肉,砍成肉醬,烤成肉餅,送給被囚禁在牢裏的姬昌去吃。紂王說:“人都說,姬昌善八卦之術,能夠預見先機,我將他的兒子殺了,烤做肉餅給他吃。他如果真擅卜算,一定能算出此事,就不會吃自己兒子的肉,他不吃這肉餅,我再把他殺了也不遲。這個辦法聰明得多吧。”偏偏姬昌就精八卦卜算之術,他利用自己被囚牢裏數年的閑空時間,將伏羲氏創製的先天單八卦推演而為後天八八六十四複卦,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是三百八十四爻,每爻都推定了算法,使遠古的《易經》完善而成《周易》,他就是用這個法子算出了紂王送來的烤肉餅就是自己的大兒子伯邑考。但是為了掩飾過關,他裝做毫不知情,親口吃了兒子的肉餅,還直誇這“肉餅”好吃。紂王一聽,哈哈大笑說:“哈哈!說什麼姬昌善算,隻是騙人的蠢話而已。將姬昌釋放,讓他重返西歧,主理朝政,同時授予他斧之權,讓他替本王征討西方諸侯各國,讓本王對西部廣大地區再無後顧之憂!”於是紂王不僅將囚禁了幾年的姬昌又放了回去,而且授予他在西部地方武力征討之權柄。姬昌利用這一極好的時機,積蓄力量,擴充兵力,在80歲宰相薑子牙的輔佐之下,迅速崛起,自封了周文王的帝號。他死後讓兒子姬發繼位成了周武王。周武王更尊崇薑子牙為丞相尚父,對他言聽計從,繼續做滅商興周的準備工作。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兩代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小小的西方周國聯合八方諸侯,一舉伐紂滅商成功,穩定了周朝的基業。人生悟語:人很精明,確能占得不少便宜,但太過精明,別人必定會以精明加以防範,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為學不可不精,為償不可太精,還是糊塗一點好。

第二章剛柔相濟,該彎曲時就彎曲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高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縮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人生悟語:往往有時的彎曲,並不是失敗,而是為了更好地站起來,更有力。彎曲,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第三章功高不傲,不占便宜

“指揮皆上將,談笑半儒生”的徐達,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個農家,兒時曾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在其戎馬一生中,有勇有謀,用兵持重,為明朝的創建和中國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謀將帥才,深得朱元璋寵愛。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人,卻從不居功自傲。徐達每年春天掛帥出征。暮冬之際還朝。回來後立即將帥印交還,回到家裏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按理說,這樣一位兒時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的至交,且戰功赫赫,甚至朱元璋還將自己的次女許配給他,完全可以“享清福”。朱元璋也在私下對他說:“徐達兄建立了蓋世奇功,從未好好休息過,我就把過去的舊宅邸賜給你,讓你好好享幾年清福吧。”朱元璋的這些舊邸,是其登基前當吳王時居住的府邸,可徐達就是不肯接受。萬般無奈的朱元璋請徐達到這些府邸飲酒,將其灌醉,然後蒙上被子,親自將其抬到床上睡下。徐達半夜酒醒問周圍的人自己住的是什麼地方,內傳說:“這是舊內。”徐達大吃一驚,連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裏十分高興,命有關部門在此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一牌場,並親書“大功”二字。徐達功高不驕,還體現在他好學不倦、嚴於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達,少年無讀書機會,但他十分好學,虛心求教,每次出征攜帶大量書籍,一有時間便仔細研讀,掌握了淵博的軍事理論。因此每每臨陣指揮,莫不料敵如神,進退有據,且每戰必勝,令人心服。身為統帥的徐達,還能處處與士兵同甘共苦。遇到軍糧不濟,士兵未飽,他也不飲不食;紮營未定,他也不進帳休息:士卒傷殘有病,他親自慰問,給藥治療。如遇上士卒犧牲,他更是重視而籌棺木葬之。將士對他無不感激和尊敬。本來可以聲色犬馬的徐達,卻平生無聲色酒賭之好,“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賜與他一塊沙洲,由於正處於農民水路必經之地,家臣以此擅謀其利,徐達知道後,立即將此地上繳官府,“其無私欲,持大節類如此”。徐達為人處世真是高,不論做了多大貢獻,也不邀功,也不要賞,視自己如平常一樣,因為他懂得在做人時,不管官有多大,自己有多大能耐,都要謙虛做人。人生悟語:做人不可功高自傲,有了成績便不可一視、眼中容不得任何人,過於張狂,定會招致別人的不滿甚至殺身之禍。

第四章做人要善於吃虧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當時重農抑商,他想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於是效仿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王有齡是杭州的一個小官員,胡雪岩與他也有些來往,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情感相投,非常有默契。後來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集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有齡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其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幾年後,王有齡穿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王有齡是個講交情的人,對胡雪岩的生意給了很大幫助,胡雪岩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兩人的關係亦更加密切。後來,太平軍占領杭州,王有齡上吊自殺。失去王有齡的支持,胡雪岩與浙江巡府左宗棠建立起聯係。他拿出一部分銀子,為左宗棠的湘軍辦糧餉和軍火,贏得了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後來,胡雪岩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人生悟語:生活中,要善於製造機會和利用機會,要懂得吃虧,令朋友信賴你的寬厚和真誠。今天,你給朋友的是一滴水,他日,朋友將以湧泉來相報,正如古人所說:“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第五章不怕丟麵子,才能爭得麵子

卡耐基住在紐約的中心地帶,離他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原始森林,卡耐基常常帶著他的小哈巴狗到那兒散步。由於在林中幾乎碰不到什麼人,所以卡耐基不給狗戴口套,也不給它拴皮帶。有一天,卡耐基散步時遇到了一位騎警,這位騎警沒好氣地說:“你沒有給這條狗拴皮帶,也沒有給它戴口套,就讓它在這兒亂跑,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不知道這是違法的嗎?”“不,我知道。但我想它不至於在這兒做出什麼壞事來。”卡耐基解釋道。“你想它不會,法律不管你是怎麼想的!這狗可能會咬死鬆鼠,咬傷小孩,這一回我先放了你,下次要是再讓我看到這狗不拴帶子、不戴口套,那你可得自己去對法官說清楚。”後來幾次再散步時,卡耐基真的是完全按照那位騎警的話做的。但有一次,卡耐基又沒有為狗戴口套,不巧的是又碰上了那位騎警。當那位騎警叫住他時,他靈機一動,與其讓對方訓斥,不如自己訓斥自己!他連忙說道:“警官先生,這回您又當場逮住了我。我有罪,我有罪!我這回沒有話,也沒有借口了。上星期您警告過我——如果我不給這狗戴上口套就領它來這兒,您就處罰我。”本來警官是要訓斥他,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未等警官開口,卡耐基已經認錯了,警官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結果警官語氣平和地說:“哦,我知道,在周圍沒人的時候讓這一條狗在這兒自由自在地奔跑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是啊,的確是愜意,但這畢竟是違法的。”卡耐基對自己不依不饒。“啊,這樣一條小狗是不會傷害人的。”“不,它會咬死小鬆鼠的”。“好了,好了,我看你有點太認真了。我告訴你怎麼辦,你就讓它跑到山那頭去,這樣我就看不到啦,然後,我們就都忘了這回事。”人生悟語:麵子是大問題,因為人人都要爭麵子,為的是不丟麵子,死要麵子的人不虛心求教,不肯認錯,隻能導致失去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成大事者必須放下架子,不怕丟臉麵,才能最後為自己掙回臉麵。

第六章委婉說話最動聽

台灣起義之後,和珅舉薦前去鎮壓的常青部隊屢屢受挫,常青無奈,隻得向朝廷如實彙報。乾隆讀罷公文,心中不禁有些擔憂起來,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平定起義,讓天下複歸太平。和珅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出乾隆憂心重重的表情,就不等乾隆問話,走上前說:“皇上,奴才之見,林爽文之徒不過是一個尋常的販吏走卒,能有多大的本領,一定是孤注一擲,想拚幾個人與他陪葬,朝廷大兵一到,他焉有不敗之理,皇上不必過於憂慮了。”乾隆雖然明白和珅所言隻不過是寬慰自己的話,可聽起來還是感覺舒暢了很多。和珅繼續說道:“常青所為也有失體統,林爽文小小的叛匪,不值一提,他怎麼能鬧得鄰近諸省都人心惶惶呢,怎麼能派兩路提督去懲治這夥小小的匪賊呢,都是奴才平日教導不夠,他才如此小題大作,草木皆兵,哪還有一點總督的氣度?”官兵“剿匪”屢戰屢敗,常青即使派去了兩路提督,仍然是毫無戰果,這才鬧得鄰近諸省人心思動,惶惶不安,可這樣的事實到了和珅口中,竟全都是因為常青個人氣度不夠,小題大作了,一句話就把前方的困境化於無形之中。乾隆聽了,心也稍稍放寬了一些,打消了要繼續派兵增援的念頭,命常青率現有軍隊,奮力殺敵。不久以後,前方的戰報依然不容樂觀。乾隆在早朝之時,向群臣詢問良策,表示要禦駕親征。和珅一聽驚出了一身冷汗,他何嚐不知台灣戰局的實情,林爽文之徒雖然人數不眾,但多驍勇善戰,拚死一搏,再加上占有地利的優勢與大陸渡海前往的官兵巧妙周旋,幾致立於不敗之地。乾隆親征無異於表明朝廷竟奈何他們不得,全國人心必然更加不安,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勸阻乾隆卻不能把實情直說,的確有些為難。和珅要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親征。於是,他走出朝臣的隊列,上前幾步說:“萬歲爺,此事萬不可出此下策,依奴才愚見,台灣戰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皇上治國,中正仁和,輕徭薄賦,愛民如子,料想台灣的百姓未曾被及聖恩,這才心思造反,責任在於地方官員沒能將萬歲爺的仁愛之心示之於民,一旦官員警醒,施以仁政,百姓必會人心思歸。前方戰事,除繼續用兵外,奴才以為,還可頒布告示,攻心為上,分化賊匪與普通百姓,從內部攻破,這樣一來,外有大兵壓境,內有人心背離,賊匪不日可破。”和珅在朝廷上侃侃而談,一番話,既稱頌了乾隆的仁政,又指出了破敵的方略,言明破敵的容易,殺雞焉用牛刀,禦駕親征自是不需要的了。乾隆被和珅說得飄飄然,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慮,遂打消了親征的念頭。人生悟語:如何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確實是一種藝術。用好了,你的目的就達到了,用不好就可能得罪了人,甚至招及殺身之禍。

第七章勿招惹小人,提防暗箭傷人

為大唐中興立下赫赫戰功的唐朝名將郭子儀,不僅在戰場上戰勝攻取,得心應手,而且在待人處世中,還是一個特別善於對付小人的處世高手。“安史之亂”平定後,立下大功並且身居高位的郭子儀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儀正在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拜訪。此人乃是中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世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後堂去,不要露麵,他獨自憑幾等待。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忌恨在心,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官員太了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複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人生悟語:小人之所以為小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暗處,用的是陰險手段。一旦你得罪了他,他是不會輕易罷手的,所以明智之人是不得罪小人的。

第八章會打圓場好做人

一次,楚莊王邀請大臣們一起喝酒,天已經黑了,正當酒喝得酣暢淋漓,突然,燈燭被風吹滅了。這時有一個人牽拉莊王的美姬的衣襟。這個美姬趁機用手抓斷了他帽子上的纓帶,並對莊王說:“剛才燭火熄滅,有人牽拉我的衣襟,我抓斷了他帽子上的纓帶,現在還拿著,趕快拿火來看看誰是這個被我拉斷纓帶的人。”莊王說:“賞賜大家喝酒,讓他們喝酒而失禮,怎麼能為要顯出女人的貞節而辱沒人呢?”於是命令左右的人說:“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斷絕冠纓,說明他沒有盡歡。”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斷了帽子上的係纓而熱情高昂地飲酒,一直飲到最後盡歡而結束。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打仗,有一個臣子常常走在前邊,打了五個回合五次盡力衝在前邊。最後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莊王驚而問……他回答說:“我就是那次夜裏被扯斷了帽子上係纓的人。”人生悟語:打圓場是人際交際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運用得好,可以融洽氣氛,聯絡感情,還可以應會尷尬,打破僵局,你替別人解了圍,他日別人必會全力報答你。

第九章“禮”尚往來,打通人脈

清朝中堂大人李鴻章夫人50歲生辰快到了,滿朝文武大臣忙得不亦樂乎,都準備前往祝壽。消息傳到合肥知縣那裏,知縣也想前去祝壽,因為李鴻章是合肥人。可是細一想,知縣又發愁了:我這七品芝麻官怎麼祝壽才能別出心裁呢?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請來師爺商量。師爺說:“這事容易,一兩銀子也不用,還保你的壽禮最為注目,保準中堂大人喜歡,列於他人禮品之上。”知縣聽了自然高興,可想天下哪有這般好事,便問:“送什麼東西”?“也就是一幅普通的壽聯。”師爺回答。知縣聽完直搖頭,表示難以相信,師爺連忙說:“不要懷疑,不過這壽聯必須由我來寫,你親自送上,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知縣滿口答應。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壽聯上了路。他晝夜兼程趕到京城。等著祝壽之日,他通報姓名來到李鴻章麵前,朝他一跪說:“卑職合肥知縣,受人之托,前來給夫人祝壽!”李鴻章隨口應了一聲叫他站起來,知縣忙拿出壽聯,將上聯先打開,李鴻章一看是:“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李鴻章心想:夫人二月過生日,他寫了“三月庚辰之前”,還算聰明。正想著,知縣又“嘩啦”一聲打開了下聯,李鴻章一見,忙雙膝跪地。原來下聯寫著:“兩宮太後以下一品夫人”“兩宮”指當時的慈安、慈禧,李鴻章見“兩宮”字樣,不由地跪了下來。於是他命家人擺香案,將此聯掛在《麻姑上壽圖》兩邊。這副壽聯,深得李鴻章的賞識。人性悟語:禮品是寄托情感的載體,而不是金錢的外在表現,一件蘊含誠心和心血的禮品,不僅表現出你的與眾不同,更能打通你的人脈,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第十章不為功名利祿所累

惠子某一次就頗有小人之心。惠子當時正當梁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因為二人一向交誼很好。莊子來後,有人在背後對惠子說:“莊子這回來,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您小心點!”惠子一聽,很擔心。便下決心,先下手為強,捉拿莊子,以除後患。硬是在全國搜捕了三天,終於沒發現莊子的影子。當惠子放下心來依舊當他的宰相時,莊子卻來求見。原來莊子並沒逃走,隻是藏起來了。莊子對惠子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鴆鵮,您聽說過吧。那鴆鵮,是鳳凰一類的鳥。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棲身,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就在這時,一隻老鷹抓到了已經腐爛了的死老鼠,鴆鵮從它的身邊走過,老鷹便緊張起來,抬頭對鴆鵮說:“您想以拿走梁國相位來嚇唬我吧?”老鷹把死老鼠抓得更緊了。”聽莊子講完,惠子麵紅耳赤,不知說什麼好。還有一回,莊子在濮河上釣魚,楚威王派兩個大夫前來,帶著楚威王的親筆信,要請莊子去當楚國的宰相。兩個大夫客氣地轉達楚威王的問候:“大王想拿我們國家的事麻煩您,請不要推卻!”莊子隻管自己釣魚,手裏拿著釣竿,眼睛盯著水麵,對兩位大夫的恭敬與楚王的盛情,一點不動容。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經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的遺體,用竹箱子裝著,用手巾蓋著,珍藏在廟堂裏。您二位說說,這隻龜,是願意死了以後,留下骨頭讓人珍惜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沼澤中搖頭擺尾呢?”二位楚大夫:“那當然是願活著,在泥澤裏搖頭擺尾了。”莊子便笑了:“那好,你們回去吧,我願意活著,在沼澤裏搖頭擺尾,自由自在。”人生悟語:君子看重人,利於人的事才做,隻有小人才忙忙碌碌,窮年累月掙紮在功名利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