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雙龍力爭嫡位穩【三】(1 / 2)

“務乞皇祖細說其詳——”太孫允文輕聲泣道。

“嗯!”太祖躺在榻上,微微點頭,說道,“……方孝儒乃國之賢能之大才,朕早已為爾察得,並曾令其前往天府蜀地考察。

此人博學多才,才高而不孤傲;雄膽赫赫,膽大而心不粗亂。

其忠心耿耿,堪為棟梁……” “皇祖,孫兒記住了!”允文哭著點點頭,“皇孫定當聆聽方先生教誨!” “……而後之事,爾當內靠侍讀方孝儒及黃子澄、齊泰、連楹、景清等大臣輔佐,……外靠中山王長子太子太傅徐輝祖及鐵鉉、梅殷、耿炳文、平安、瞿能等宿將保國……。

此一切……朕方才已與各王公大臣囑托過了,爾當慎重處之。

”太祖斷斷續續地說,“……朕曾囑托駙馬梅殷,說明‘諸王強,太孫弱,煩盡心扶佐。

如有犯上作亂,應為朕討伐。

’……” “孫兒謹記,皇祖放心!”允文泣道。

“……大丈夫切勿哭泣。

朕本上天之子,上天當傳朕去也!朕去後,爾也千萬不要讓各方藩王來京悼祭,以免徒生枝節,引出禍端……”太祖說罷,淚流滿麵,溘然逝去了。

太孫見了驚叫起來,宮殿內外的王公大臣、侍衛宮女頓時呼號,哭泣之聲震地。

“太祖駕崩——”宮內外一片呼叫、繁忙和混亂. 新皇登基大典剛剛結束,朝中諸事還在進行,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宮女太監擁聚在殿中。

兵部尚書齊泰操持政務,也在極力維持著宮內外秩序。

“先皇遺詔命太孫繼承大明大統,且言諸王各自鎮守在各自國中,不必來京朝拜。

”太常侍卿黃子澄站在太孫朱允文之側大聲向諸位叫道,“目下大行皇帝梓棺業已安葬在孝陵,與馬皇後同在。

新皇帝嗣位也已詔令各藩王,毋須來京,隻須遣使朝賀。

京城內外各種人等,均各就各位,堅守原地——” “各位愛卿各盡職守,乃先皇帝遺願。

朕已令方孝儒大人議定了更定官製及內外官品勳階的方案。

此案悉仿周禮更定,且逐條細訂了禮製。

憑此,本朝賢臣和各地讀書人正可以大展宏圖了。

望眾愛卿遵之誦之!”大明建文皇帝朱允文向眾說道。

言罷,全場又一次高呼萬歲。

接著建文皇帝轉身,麵向站在一旁的侍講方孝儒,命道:“方愛卿即日可將新定官製官銜頒行天下!” 方孝儒麵帶笑容,微微向眾人點頭。

新皇初登大寶,諸事千頭萬緒。

當夜,建文帝緊迫地與方孝儒在寢宮計議。

“……先生乃海內大儒,才高八鬥。

先帝臨終時已將先生薦出,朕之大幸——”建文帝對孝儒說。

“先帝過譽微臣了,臣決不負先皇重托!孝儒本江南一介儒生,自幼向劉伯溫、宋濂大師學得一點學問。

然而,孝儒最為持重的乃是先師們做人本份。

為人在世,誓為正直,誌在一個‘忠’字而已!舍此臣何他求?”孝儒感歎道。

“今日之事,先祖初逝,海內震動,先生有何治國安邦大計?”帝問。

“……今日先皇既逝,鄰邦倒無多變,隻是國內各藩頗有動作,此乃臣之最大憂慮!”孝儒慢慢地說。

“如何處之,朕願聞其詳!”帝說。

“……如今朝內,多有良臣,黃子澄、齊泰、連楹、景清、程濟等大臣皆為有能有德之人,足可輔佐陛下於內庭,太子太傅魏國公徐輝祖等將帥駐防四郊,足可保京畿無誤;駙馬梅殷等將帥駐守淮上,可扼南北要衝……;太祖用兵數年,凡四方鄰邦大多畏我大明,亡元餘孽自上次被魏國公掃蕩後,也已分崩離析。

陛下外靠梅殷、鐵鉉、李景隆、耿炳文、盛庸、平安、瞿能、莊得等宿將保國,江山基業也可安泰……”孝儒說罷,又話頭一轉,歎道,“外患不足懼,內憂足可慮!今日之事,最大隱患莫過於皇家內部之爭。

陛下當火速行動!” “先生是說要削藩王?”建文帝道,“此事為何是難解的心腹之患?” “說它為何是陛下難解的心腹之患者,乃因如今藩王勢大,‘尾大不掉’也,此為一;再者,陛下乃仁義之君,不忍骨肉相殘,朝廷欲勝此戰,必有一番血戰也!”孝儒說。

“可否兩全其美,既已削藩,又不至骨肉相殘?此策細節如何?”建文帝問。

“臣非聖人,隻能盡力而為矣!”孝儒說道,“以臣看來,雖然王有二十,勢力各異,但各王心意也非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