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太甲中第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湯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闋。○闋,苦穴反。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冕,冠也。逾月即吉服。○冕音免。

[疏]“惟三”至“於亳”○正義曰:周製,君薨之年屬前君,明年始為新君之元年。此殷法,君薨之年而新君即位,即以其年為新君之元年。“惟三祀”者,太甲即位之三年也。湯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年十一月為再期,除喪服也。至十二月服闋。闋,息也。如喪服息即吉服。舉事貴初始,故於十二月朔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冕是在首之服,冠內之別名,冠是首服之大名,故傳以“冕”為冠。案《王製》雲:“殷人冔而祭。”《大雅》雲:“常服黼冔。”冔是殷之祭冠,今雲“冕”者,蓋“冕”為通名。《王製》又雲:“有虞氏皇而祭,夏後氏收而祭,殷人冔而祭,周人冕而祭。”並是當代別名。殷禮不知天子幾冕,《周禮》天子六冕,大裘之冕,祭天尚質。弁師惟掌五冕,備物盡文,惟袞冕耳。此以“冕服”,蓋以袞冕之服也。顧氏雲:“祥禫之製,前儒不同。”案《士虞禮》雲“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王肅雲:“祥月之內又禫祭,服彌寬而變彌數也。”《禮記·檀弓》雲“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王肅雲:“是祥之月而禫,禫之明月可以樂矣。”案此孔傳雲“二十六月,服闋”,則與王肅同。鄭玄以中月為間一月,雲“祥後複更有一月而禫”,則三年之喪凡二十七月,與孔為異。

作書曰:“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無能相匡,故須君以生。○胥,息餘反。後非民,罔以辟四方。須民以君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言王能終其德,乃天之顧佑商家,是商家萬世無窮之美。○疆,居良反。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不類。君而稽首於臣,謝前過。類,善也。暗於德,故自致不善。○底,之履反。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速,召也。言己放縱情欲,毀敗禮儀法度,以召罪於其身。○敗,必邁反,徐甫邁反。縱,子用反。戾,郎計反。

[疏]傳“速召”至“其身”○正義曰:《釋言》雲:“速,徵也。徵,召也。”轉以相訓,故“速”為召也。“欲”者本之於情,“縱”者放之於外,有欲而縱之,“縱”、“欲”為一也。準法謂之“度”,體見謂之“禮”,“禮”、“度”一也。故傳並釋之,“言己放縱情欲,毀敗禮儀法度,以召罪於其身”也。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孽,災。逭,逃也。言天災可避,自作災不可逃。○孽,魚列反。逭,胡亂反。

[疏]傳“孽災”至“可逃”○正義曰:《洪範五行傳》有“妖、孽、眚、祥”,《漢書·五行誌》說雲:“凡草物之類謂之妖,妖猶夭胎,言尚微也。蟲豸之類謂之孽,孽則牙孽矣。甚則異物生,謂之眚。自外來謂之祥。”是“孽”為災初生之名,故為災也。“逭,逃也”,《釋言》文。樊光雲:“行相避逃謂之逭,亦行不相逢也。”天作災者,謂若太戊桑穀生朝,高宗雊雉升鼎耳。可修德以禳之,是“可避”也。“自作災”者,謂若桀放鳴條,紂死宣室,是“不可逃”也。據其將來,修德可去;及其已至,改亦無益。天災自作,逃否亦同。且天災亦由人行而至,非是橫加災也。此太甲自悔之深,故言自作甚於天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