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不該聽之任之,連累母後也攪進這一場亂局。兒臣更不應該,為了設局引他父子二人上鉤,便險些造成宮中大亂。”
太後的脾氣君若寒是知道的。
年輕的時候在後宮裏見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到老年,便想清清靜靜的念念佛,抄抄經,外頭的事情,她懶得,也不願意參與。
否則,以她母家的勢力,想要將君若瀾從皇位上拉下來,簡直輕而易舉。
但畢竟,君若瀾也是她親生的,雖說他做了那麼多大逆不道的事,太後心中,卻仍是存著一份善念,想等他回頭是岸。
隻可惜,這麼多年,君若瀾終是讓他失望了……
“你既心裏清楚,那哀家也便不再多說些什麼了。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
是殺了他們,還是找個地方把他們關起來?
這父子倆都不是省油的燈,要怎麼處置,實在難辦。
“兒臣認為,他父子二人,該殺!”
君若寒的決斷總是那麼決絕而冷酷。
太後似乎早就料到他會這麼說,眼底浮上一層淡淡的悲哀:“哀家知道,你們兄弟遲早會走到這一步,隻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
“母後。”
君若寒雖然行事冷酷,卻也不是冷血無情之人。
這些年,他之所以忍著沒有動君若瀾,不過就是看在太後的麵子上,不想讓她老人家傷心。
可君若瀾得到了皇位還不夠,還要不停的逼他!
事情會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都是君若瀾貪心不足造成的。是他自己一步步將自己逼上死路的。
他會落到如今這個下場,全是因為他自己,與人無尤!
“你什麼都不用說了,哀家都明白。”
太後抬手阻止了他接下來的話。
身為母親,她是很不想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可是身為太後,君若瀾謀害先帝,殘害手足,這些都是無法原諒的過錯。
她便是心中再不忍,也明白大局為重的道理。
“該怎麼做,你自己衡量,無需顧慮哀家。隻是,你兄長好歹是皇帝,要處置他,如果沒有個正經的由頭,難免會遭人詬病。”
如今玄清、玄林、玄辰、玄遙四國的關係正在微妙的時候。
其中一方稍有些風吹草動,立刻便會引來其餘三國的集體撻伐。
要殺君若瀾容易,要怎麼堵住悠悠眾口,才是最難的……
“那母後的意思是……”
太後肯做出這麼大的讓步,君若寒心中既感激,又愧疚。
無論外麵有多少人懼他怕他,可在太後麵前,他永遠隻是她的兒子。
要看著自己的母親傷心難過,做兒子的,怎麼能不心痛?
“哀家的意思是,明日一早,你便叫人放出消息,就說哀家生了急病,昏迷在床,具體病因暫時不要透露。隨後你可以找幾個人,到百姓中間散步哀家中毒的消息,最好,將先帝當年急病暴斃一事也牽扯出來,讓所有人以為,哀家和先帝一樣,是被人下了毒才病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