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獻帝播遷,文學蓬轉,建安之末,區宇方輯。魏武以相
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
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仲宣委質於漢南,
孔璋歸命於河北,偉長從宦於青土,公幹徇質於海隅;德璉綜
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樂。文蔚、休伯之儔,於叔、德
祖之侶,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
以藉談笑。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
並誌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至明帝纂戎,製詩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觀,何劉
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含章,動言成
論。於時正始餘風,篇體輕澹,而嵇阮應繆,並馳文路矣。
逮晉宣始基,景文克構,並跡沉儒雅,而務深方術。至武
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膠序篇章,弗簡皇慮。降及懷湣,綴旒
而已。然晉雖不文,人才實盛∶茂先搖筆而散珠,太衝動墨而
橫錦,嶽湛曜聯璧之華,機雲標二俊之采。應傅三張之徒,孫
摯成公之屬,並結藻清英,流韻綺靡。前史以為運涉季世,人
未盡才,誠哉斯談,可為歎息。
元皇中興,披文建學,劉刁禮吏而寵榮,景純文敏而優擢。
逮明帝秉哲,雅好文會,升儲禦極,孳孳講藝,練情於誥策,
振采於辭賦,庾以筆才愈親,溫以文思益厚,揄揚風流,亦彼
時之漢武也。及成康促齡,穆哀短祚,簡文勃興,淵乎清峻,
微言精理,函滿玄席;澹思濃采,時灑文囿。至孝武不嗣,安
恭已矣。其文史則有袁殷之曹,孫幹之輩,雖才或淺深,珪璋
足用。
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餘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
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故知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乎時序,原始以要終,雖百世可知也。
自宋武愛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雲構。
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爾其縉紳之林,霞蔚而飆起。王袁聯
宗以龍章,顏謝重葉以鳳采,何範張沈之徒,亦不可勝數也。
蓋聞之於世,故略舉大較。
暨皇齊馭寶,運集休明∶太祖以聖武膺籙,世祖以睿文纂
業,文帝以貳離含章,高宗以上哲興運,並文明自天,緝熙景
祚。今聖曆方興,文思光被,海嶽降神,才英秀發,馭飛龍於
天衢,駕騏驥於萬裏。經典禮章,跨周轢漢,唐、虞之文,其
鼎盛乎!鴻風懿采,短筆敢陳;揚言讚時,請寄明哲!
讚曰∶蔚映十代,辭采九變。樞中所動,環流無倦。
質文沿時,崇替在選。終古雖遠,僾焉如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