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沒什麼根據的懷疑,因為人人都知道,何夫人是李氏的嫡親表姐,還是李氏千恩萬謝地請進府裏幫她的人,兩人互相扶持多年。
而那位寵妾,也是有幾分名聲,她曾是老國公最喜歡的女人,也正是她將郡主之尊的李氏壓得抬不起頭。可惜的是,她就算被何夫人奪走了國公爺的心、又被李氏做主奪走了性命,卻仍然不能改變李氏淒涼的命運。她和何夫人兩位寵妾一前一後身死,這之後老國公竟又愛上了第三位女子,自始至終沒有看一眼正妻李氏。
李氏機關算盡都沒得到她想要的。
但大家都還記得,何夫人和那位寵妾為了爭寵曾針鋒相對。何夫人被那位寵妾推進水塘裏溺死,簡直合情合理。
若有人無緣無故地懷疑李氏身上不幹淨,這可就太牽強了。
但……花朝有了另外的發現。
“老太君李氏和咱們家的太夫人一樣,信佛。在兩位寵妾相繼過世後,老太君曾請了和尚至府上做了七天七夜的大法事……並焚燒符紙為過世之人超度。當年經曆過這件事的人,或是過世,或是被遣送發賣等,無一幸存,再無對證。但是……當年向晉國公府高家賣出符紙的和尚還活著,經這位和尚的口得知,李氏為何夫人焚燒的符紙並非祈福,而是鎮鬼。”
鎮鬼?
花朝所寫的內容讓傅錦儀越發驚歎了。
她還真是……不得不佩服花朝這樣的暗衛!他們思考事情的方式和常人太不一樣了!常人想查一件事,一定是順藤摸瓜,找到當年所有經曆過、見證過的人。因時隔久遠、或許是其他什麼不可告人的原因,當年知道何夫人出事的人都沒了。這種時候想查下去,就該尋找這些人被發賣的下落,尋找他們活著的可能。
花朝卻沒往這上頭費勁,而是去尋找當年賣符紙給李氏的和尚!
她是怎麼想到這一點的!尋常人都想不到,這人都死了,做法事的符紙又能看出什麼門道?!
可花朝偏偏猜出來了,最後還讓她猜對了。
鎮鬼的符紙……
傅錦儀從前不懂,現在誠心學佛,倒是知道了些皮毛。她知道,符紙有祈福的就有鎮鬼的,祈福是想要保佑一個人的靈魂,至於鎮鬼,嗬,少數是真有鬼,多數是被逼成的厲鬼。
李氏鎮鬼,是因為她害怕。
李氏若是當真無辜的話……那她又怕什麼呢?
唯一的解釋是她並非無辜,在何夫人的死因中,她難辭其咎,所以她怕死了的何夫人。
李氏出身皇族,她做出來的事情,有著太多李家人的痕跡。她不會留下活口,不會留下漏洞,但任何做了手腳的事情,理論上都能找出漏洞。
花朝能找出來……還真是不容易。
若是她按著尋常的辦法摸下去,費盡心神去查當年那些仆從們的下落,莫說一兩個月,就算一年兩年,她都不一定能找到一個活人;就算找到了,在李氏的精心籌謀下,誰知道那個人會不會吐出一句有用的話。
現在找到的是一個出售鎮鬼符的和尚。
“雖查到這一點,卻遠遠不能蓋棺定論,一切隻是揣測。”花朝在最後寫道:“沒有更多的證據了……但就算隻知道這一點,它也有著無窮的價值。”
傅錦儀輕輕歎一口氣。
她將紙箋妥當地收好了,命小丫鬟退下後,自顧自地捧起了《金剛經》。
她心裏一團亂麻,卻又空蕩蕩地。
她知道,她如今最應該做的是活下去,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隻能讓步。
可是……
花朝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隱晦的提醒。
他們暫時找不到活命的解藥,但是,問題的解決辦法或許不止一個。
就算找不到解藥,她也可以用別的方式去得到。
手上的這個消息,如果真的能帶來很大的價值……那她就能得到她想要的。
***
“侯夫人為何突然要進宮呢?”
穀雨蹲在地上為傅錦儀套上一雙梨花木底蜀錦嵌紅珊瑚的繡鞋,七夕正捧了一件藏青色繡鴛鴦的朝服要服侍她穿上。
傅錦儀可有段日子沒進宮了。
在竹林小舍裏住了這麼久,她都快忘了外頭世界的樣子——不是她不想進宮,是那些日子裏謀劃著給晉國公府設套,越是要出手的時候,她就越不想進宮招惹是非,且還要用隱居佛寺的方式向世人宣稱自己遠離塵世,和晉國公府的大事小事都沒有關係。
隻是現在她必須進宮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