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晉哀帝三年,晉國八王內亂,導致將不聽君,兵不聽將,諸胡內遷,華夏內亂開始,我方唱罷你方登場,北方在二十多年的混戰中,先後存在二十一朝,曆五十二帝。
經多方角逐,北方趨於統一。長江以北,太行山以西,為胡人單於默綽建立的趙國,並改為秦人石姓,默綽便是趙太祖石虎。
其麾下有十三義子,世稱十三太保,個個驍勇善戰,有萬夫不擋之勇,在趙國建立過程中,均立下赫赫戰功。
長江以北,太行以東為鮮卑慕容氏建立的離國,煙雲十八州均在其治下,離趙兩國經過十餘年的大戰,將邊境穩定在太行山附近後,後定都於燕州,稱燕京。
晉哀帝八年,晉亡後,北境便無秦人建立的政權,都是邊塞異族或華夏民族中的人口大族所建立的割據政權。
北方南逃的人口不到百萬,而其餘華夏各族百姓除少數華夏人在胡人入主中原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獲得與胡人同等身份的特權外,其餘一千多萬華夏各族百姓均被屠殺或圈做奴隸,尤其身份低微的女子,淩辱後便會被烹飪,或食用與充做軍糧,胡人稱其為‘雙腳羊’。
南方各割據勢力在二十年內,經過殊死爭奪後,稱帝者兩人,稱王者八人,史稱二帝八王。
二帝為梁、佛,八王有楚、秦、齊、吳、宋、陳、晉、周八國。
蕭衍是晉朝金陵節度使領建州牧,北方淪陷後,他便扶前朝閑散王爺皇室司馬俊為皇帝,趁機將金陵附近各州縣均納入版圖。
局勢穩定後便廢帝自立,送司馬俊至洪州途中將其淹死於鄱陽湖,隨即改國號為梁,定都建州,九年,改建州為安都,年號大治。
蕭衍篡晉後,晉國皇室司馬堅,在西南占據三州之地,自詡為皇室正統,仍以晉為國號,後被江南多個政權討伐,無奈,去帝號,稱王。
因梁曾篡晉,殺司馬俊,故晉國對大梁充滿敵意,卻以三州之地,屢敗大梁軍隊,十多年,大梁始終無法吞並晉國。
蜀地,天下大亂時,一在巴蜀講法誦經多年的得道高僧,化名高安世,意為濟世安民,這和尚在蜀地遊曆多年,深得民心,振臂高呼:佛祖降世,眾生皆可成佛。
信徒皆追隨其左右,三年間,高安世擊敗蜀地一眾豪強和草頭王,蜀地儼然成了千裏沃土的佛國。
佛國規定,男子必須從小出家,十八歲後還俗為民或者加入軍籍,成為僧兵,官員都是從佛法高深的僧人中選取。
因佛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外力無法征服,梁、趙包括小國陳、齊、吳三國,都以失敗告終,可卻也因此受限,無法向外地擴張,而在佛國十八年,卻連續三年,掃滅楚、宋、陳三國。
從梁大治十六年開始,梁先後滅秦、齊、吳三國,巴蜀佛國先後滅楚、宋、陳三個割據小國,江南地區便隻餘二帝二王了,即梁、巴蜀佛國、周、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