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
張經和李天寵是倭寇恨之入骨的對頭,他們被捉拿進京問罪,等於替倭寇出了一口惡氣。張經一走,新總督楊宜本來缺少抗倭經驗,又看到前任朱紈、張經、李天寵的下場,未免膽寒,把抗倭視為“畏途”,恨不能早日離開浙江,這一來,衛所軍心更加渙散,倭寇複又猖獗起來。
這天,浙江仙居海岸上開來一艘倭寇的“帥船”,是大蒼船,配備著火銃。周圍擁著幾十艘小焦艇,坐滿倭寇。這裏是浙江台州的海岸,離海門衛不遠,是衛所瞭望台觀測不到的死角。
坐在帥船上的倭酋肥前是個矮墩墩的小個子,小眼睛、單眼皮,一身浪人短打,他此時揮舞著倭刀,在嘰裏呱啦地叫喊著。
那些小焦艇上的倭寇便紛紛搶灘上岸,呀呀狂叫著衝上沙灘,向街裏衝去。
一路上,倭寇見人就砍,進屋子見東西就搶,搶完便一把火燒了房子。
頓時,火光衝天,哭聲四起,人們爭相逃難,街上到處橫陳死屍。
總督楊宜得到報警,不得不披掛上陣,帶兵趕來圍剿倭寇,他們早已遁逃,這裏已是一片廢墟,到處是大火餘燼,遍地屍體。
騎在馬上的楊宜一籌莫展。
一場浩劫過後,海邊靜寂下來。一個人拍拍巴掌,他是致仕巡鹽副使宋朝舉的家丁黃玉中。他問駛近的一條小漁船上的人:“有沒有魚賣?”
漁船上的人回答:“官家海禁,不敢遠走,隻能打點小魚小蝦。”
黃玉中稱他家老爺還就愛吃小魚小蝦。
這實際是海盜接頭暗號,對上後,那船就劃了過來,在港灣靠岸,從船上走下三個人來,提了一簍魚,他們都是漁夫打扮,前一個四十多歲,頭戴大竹笠,披件蓑衣,微胖,圓滾滾的臉上有一雙狡詐的小眼睛,他叫王直,外號“老船主”,自稱“淨海王”,是舟山一帶有名的海盜頭目。稍後一個二十四五歲光景,一臉橫肉,也披蓑衣,可見他身藏利器,一雙賊溜溜的三角眼,一看就不是良善之輩,他叫王敖,本名毛海峰,是王直的幹兒子。第三個,矮個、羅圈腿,他便是剛剛搶劫過海門的倭寇頭目肥前。
暗號對上了,來買魚蝦的黃玉中連忙擺手,躲在後麵的管家叫人把幾頂轎子抬過來,與三人見過禮,把他們讓進轎子,抬著往前走。
這裏是台州城外一個小鎮,前山後水,很幽靜,是從前都轉鹽運使司鹽運副使衙門,十分氣派,如今純屬民宅了,但門外仍有家丁站崗,可見主人的威風不減當年。
王直等人乘坐的轎子到了大門口,側門開啟,轎子抬進院子。
主人宋朝舉是個過了花甲年齡的人,從前當過浙江鹽運副使,六品官,雖已致仕,卻仍有幾分官威。他見轎子落地,便從正房迎出來,他先問去接王直的管家:“遇沒遇到麻煩?”
管家很會恭維主人:“上至總督、巡撫,下至衛所千戶、百戶,哪個敢不給老爺麵子呀?”
這也是實情。宋朝舉雖說致仕在鄉,但因家道殷實、屬本地豪門大戶,官場新友舊交多,在浙江地麵上很有勢力,哪一任地方官到任,都不約而同地先來拜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