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六(1 / 2)

第五章 六

送走王直,宋朝舉直奔杭州,去見右副都禦史,總督江南、浙江軍務的趙文華。

宋朝舉的馬隊來到大門前,宋朝舉和仆從在上馬石前下馬。管家把宋朝舉的名刺遞給把門的一個把總。那把總看了一眼,忙說:“請宋大人稍候。”

他飛跑進去稟報去了。

少頃,中門大開,欽差大臣趙文華出來迎接。這趙文華四十多歲,方臉無須,笑麵,太監臉,倒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

他對宋朝舉一拱手道:“怎敢勞宋老前輩大駕前來寒舍呢?”

宋朝舉說:“早就該來,早該上門來祝賀。”

趙文華說:“敝人一無建樹,何賀之有啊?”

宋朝舉說:“閣下現在是兼右副都禦史,總督江南、浙江軍事,這是大欽差呀,還不該賀?”

趙文華謙恭地說:“大家都是替皇上辦差,多辛苦點就是了。”

二人相攜向正房客廳走去,顯得格外親密,趙文華所以對宋朝舉這樣友善、客氣,那是因為宋朝舉出手大方,每次來都不空手。

也許因為是臨時住宅,欽差居宅一點不顯得豪華奢侈,房間四壁皆白,一麵是滿滿一架書,靠近八仙桌後正麵牆上有一幅字,寫的是“養吾浩然之氣”,落款是嚴嵩。

宋朝舉恭維道:“令尊大人這字,怎麼越看越像趙孟的字呢?”

趙文華馬上點撥他,這話幸虧沒在他老人家跟前說,這等於罵他是漢奸、奸臣。

宋朝舉愕然,這他可不明白了,恭維人還恭維出毛病了?

趙文華一解釋,宋朝舉才明白其中原委。曆史上,像蔡京、賈似道、秦檜這些人,單就書法造詣,都堪稱大家,可他們的真跡在世間留存寥寥無幾,為什麼?他們是公認的奸臣,文人以收藏其字為恥。司馬光有句名言:才勝德者,小人也。

宋朝舉並沒用這幾個聲名狼藉的人比嚴嵩,趙孟並不是奸臣啊。

趙孟雖不是奸臣是漢奸,更糟!趙文華說,當年元仁宗一句話毀了他的名聲。

宋朝舉問是什麼話?

原來器重趙孟的元仁宗說過,唐有李太白,宋有蘇東坡,朕有趙孟。

宋朝舉明白了,對呀,趙孟本是大宋皇族,不該仕元,這是不可寬恕的失節行為。

原來忽必烈為籠絡漢人為元政權效力,詔令“舉逸民”,也就是選賢任能。趙孟成了欽定的逸民首選,他被推到元世祖禦前,受了重用,從此“榮濟五朝,名滿四海”,應當說,此公學問大、操守低,趙文華說,拿他比當今嚴相國,這豈不悖謬?

宋朝舉深感唐突,連聲說對不起,自己哪有趙大人這麼深的學問啊,表示再也不敢亂講了,還請趙大人在相國麵前包容。

趙文華笑道:“不知者不為罪,你我至交,這還用囑咐嗎?”

宋朝舉又開始恭維趙文華,說自從趙大人得了平倭專事權,倭寇望風而逃啊。

趙文華說:“過獎了,這倭寇猶如野草,燒也燒不盡,令人頭疼。不說這不快的事了,不知足下所來何事?”

宋朝舉說:“我得了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自己是無福消受,特拿來獻給趙大人。”

趙文華說:“價值連城?誇張了吧?除非兩樣東西,可以這樣說。”

宋朝舉問:“哪兩樣?”

趙文華稱:“一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宋朝舉手一拍道:“真叫你說著了,就是《清明上河圖》!”

趙文華顯然感到意外:“這不大可能吧?”

宋朝舉說:“看看再說。”

他從管家手裏接過新做的畫匣,打開,洗過手,拭淨,這才緩緩打開《清明上河圖》。

趙文華越看越驚喜,畫展開一半時,他已叫出聲來:“天哪,這不是做夢吧?”

宋朝舉笑道:“閣下不再疑其假了吧?”

趙文華驚喜之情溢於言表。他對宋朝舉竟毫不隱瞞,說:“義父為覓《清明上河圖》,被人用贗品騙了,又憋氣又窩火,茶不思飯不想,一直過了好幾年,精神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