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二
散了朝,嚴嵩換上常服,來到書房,他每天堅持寫十張字,冬夏不輟。他說字寫得好壞在其次,懸腕運筆,提丹田一口氣,是長壽秘訣。
他來到書房九扇雕玉屏風旁的條案旁,書童早磨好了墨,泡好了筆,連宣紙都壓在鎮紙下了。嚴嵩蘸飽墨,寫下“至公堂”三個鬥方大字。
兒子嚴世蕃進來,他是個矮胖子,瞎了一隻眼,外貌醜陋,比起他父親的威儀,實在有霄壤之別。不過他人卻極為精明。此時是工部左侍郎,兼著尚寶司事,權大,且頗通國典、曉暢時務。
他看了一眼父親的字說:“這字,稱得上是腕底風雲,力透紙背,天下第一人!”
嚴嵩笑了:“你來吹捧老子了?”
嚴世蕃說:“是真話,天下人誰不承認?”
嚴嵩問他:“有什麼事?”
嚴世蕃遞上一份公文,是給各省的票擬已擬好了,請嚴嵩過目。
嚴嵩對兒子是很放手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嚴嵩運用到家了。他對嚴世蕃說:“你又不是第一次票擬,我不必過目了。我年事已高,做不動了,我又得旦夕入值西苑陪皇上,你得往前站了,朝政靠你了。”
嚴世蕃恭敬地說,他正努力把父親的治國之道學到手。
嚴嵩叮囑他和趙文華配合好,一內一外,珠聯璧合,他也就放心了。
嚴世蕃對趙文華卻頗有微詞,認為他太貪得無厭,父親太寵著他了,小心他幹的壞事都記到父親賬上。
嚴嵩知道嚴世蕃小心眼,便開導他,趙文華雖為義子,卻忠心耿耿,並不比親兒子差。他必須一碗水端平。
嚴世蕃卻處處看不慣趙文華,認為他慣會在父親麵前灌迷魂湯,甜言蜜語取悅嚴嵩。
嚴嵩才不愚,他說自己對人,向來是聽其言、觀其行,包括親兒子。不是幾碗迷魂湯就能灌糊塗的。
嚴世蕃擔心他欲壑難填,他背著嚴嵩,打嚴嵩旗號幹了多少事,將來還不都記到父親賬上?
嚴嵩說他首先看大節。
嚴世蕃心裏不平,他有什麼大節值得稱道?
嚴嵩把下人都打發出去,親手去關門窗。嚴世蕃不知出了什麼事,嚴嵩這麼神秘。
嚴嵩便從包金剔紅雲龍福祿壽康寧小櫃裏拿出《清明上河圖》的木匣來,打開讓他看,並且告訴他,這是趙文華所獻。
嚴世蕃心想,又讓趙文華占了上風,他太知道嚴嵩對《清明上河圖》的渴望了。趙文華也真有本事,真就把這稀世之寶弄到手了!今後撼動他腳跟還真不容易了呢!
對字畫賞鑒,嚴世蕃也略懂一二,一見《清明上河圖》,大吃一驚,忙問是不是真跡?找人看了沒有?
偷來的鑼兒敲不得,這事豈可張揚?嚴嵩很自信,鑒賞書畫,這京城裏還有人比他更勝一籌的嗎?
這倒毫不誇張。嚴世蕃一邊看一邊說,如果是真的,趙文華可立大功了。這《清明上河圖》,幾代皇上四處尋覓,都沒找到下落呀。這是皇上視為可抵半壁江山的寶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