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1 / 1)

第十五章 四

胡宗憲履任以來,第一次在浙江巡撫衙門升堂議事,專門議抗倭事。俞大猷、盧鏜、唐堯臣、湯克寬和譚綸等一幹文武官員都在。連宋朝舉也在座。“正大光明”匾在他身後高懸。

胡宗憲很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他環顧左右,說在座的都是吃皇家錢糧的,得為百姓消災才行。現在倭寇猖獗到如此地步,再不痛殲,浙江百姓將無法安身立命了。

說到具體抗倭辦法,他表示謙虛,問各位有何高見?

俞大猷首先開腔。他沒有就事論事,大談朝廷應秉公獎罰,王江涇大敗倭寇,主將卻殺頭,寒了將士之心。連湯克寬也罷了官,入了獄,好歹後來又複了職,傷人心啊!

眾人皆麵麵相覷,不敢應聲,連譚綸都覺得話說得不合時宜。

湯克寬嚇破膽了,忙表態,說都是皇恩浩蕩啊。

是說抓了他“皇恩浩蕩”,還是放了他、官複原職“皇恩浩蕩”?恐怕都很荒謬。譚綸憋不住想樂。

胡宗憲怕這話傳到趙文華耳朵裏惹事,就說,張經和李天寵所犯之罪,另有衷曲,與抗倭無關,這話不要再提了。

說起戰事,湯克寬認為,倭寇善水戰,朱紈、王忬之後,不該把戰船都遣散了,我們隻靠衛所防禦,而不能出擊,隻能東堵西截,疲於奔命。

唐堯臣提出了衛所欠餉多的問題,逃亡兵丁過半,無戰鬥力,又多擾民,應當加以整飭。

胡宗憲覺得大家說得都對,但都是從長計議的居多,現在,當務之急是保浙省平安,不再到處舉狼煙。希望諸位忠於職守,宋朝舉重新起用,當了鹽運副使,對家鄉有利,上任後,即資助五千兩兵餉,令人欣慰。

宋朝舉忙說,應該的、應該的。

盧鏜知調狼土兵、漕卒的上諭已下,就關心客兵什麼時候到達?

胡宗憲說,兩廣、湖廣客兵正在來浙路上,他已再次上奏議給朝廷,相信不久也會加派良將前來助剿,各位切勿鬆懈。

至於保舉了誰、調誰,他暫時秘而不宣,隻有譚綸心中有數。

俞大猷的話總是那麼尖刻,客兵軍紀敗壞,叫人頭疼,浙江百姓說,倭為梳,兵為篦,官兵比倭寇刮得還狠。

盧鏜證實,民間是有這說法。

俞大猷忽然說,有一件事,他很納悶,這次倭寇大肆入侵,全是選擇防守兵力薄弱處下手,我們的武備他們何以了如指掌?

宋朝舉插了一句,倭寇久擾我省,哪有不知道的?

胡宗憲想起在京時戚繼光的一番言論,就說不排除有內奸,注意防範就是了。

俞大猷還記得朱紈巡撫為何獲罪,他就因為說有的豪門大戶給倭寇當內奸,而得罪了權貴,才必置他於死地。

宋朝舉卻攻擊朱紈剿倭不力,故意聳人聽聞,推卸罪責。

俞大猷說,怕不是這樣吧?他在上疏中說,去外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群盜易,去中國衣冠盜難。一針見血。

湯克寬問衣冠盜是指什麼?

俞大猷冷笑,當然是指那些衣冠楚楚卻勾結倭寇的人了。

胡宗憲又一次折中,如查出衣冠盜,當然要嚴辦,也不能捕風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