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
轉眼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戚繼光已是實署寧波、紹興、台州參將了。
胡宗憲把他請到巡撫衙門,表示祝賀,戚繼光明白,這都是胡宗憲保薦的結果。
胡宗憲說,沒有戰功,我再舉薦也沒用。寧、紹、台參將的擔子可不輕,擔負鎮守杭州灣至樂清灣一線,海岸漫長,又是倭寇屢犯之地。
也正因為責任重大,戚繼光才感到寢食難安。龍山、雁門嶺之戰,讓他看透了官軍的腐敗。靠這樣的兵打仗,根本不行,最近他反複琢磨,覺得必須練一支精兵才行。
他花了幾天工夫,呈上一份《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胡宗憲仔細看過,選兵、練兵建議都好,不過,有明以來,隻有流兵、世兵兩種,戚繼光要新招兵,這不是胡宗憲做得了主的。
今天戚繼光又呈交一份《練兵議》,也請胡宗憲過目。
胡宗憲接過去翻看著。
戚繼光說,我們官軍在與倭寇作戰時,為何難以匹敵?就因舊軍為世襲,當兵掙錢,不思進取,所以軍心渙散,軍紀鬆弛,如果不另行組建一支新軍,就根本無法抵禦武器精良、強悍勇狠的倭寇。
胡宗憲放下《練兵議》,說,這我知道。你帶了這支舊有的隊伍,不也在龍山、雁門嶺打了勝仗嗎?
那是勉為其難呀,戚繼光花了多少心血呀!那也隻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會使軍隊素質根本改觀,各哨、隊都是兵痞當家,沒法徹底改造。戰後,很多軍紀敗壞的事層出不窮,這種軍隊是無可救藥的。
胡宗憲以前也練過兵,他問戚繼光知不知道。
戚繼光隻是聽說過,卻不聞其詳。
應當說,在大染缸裏扯不出白布來,胡宗憲白費了工夫,收效甚微。這是胡宗憲對戚繼光上次練兵之議沒有答複的原因。
戚繼光認為,那是練兵不得法……
他沒等說完,就發現胡宗憲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胡宗憲問他,你知道同僚都怎樣說你嗎?
戚繼光注意聽著。
胡宗憲告訴他,他們嘲笑戚繼光手伸得太長,練兵是督撫大員的事,他是吃飽了撐的,越俎代庖。
戚繼光知道,龍山戰役和雁門嶺戰役自己出了風頭,讓別人難堪了。打敗仗要看人白眼,獨撐危局轉敗為勝,也不舒服,要聽小話、受人譏諷。
戚繼光索然無味地站起來,既然胡宗憲把這話都拋給他了,他就無話可說了,還招什麼兵?
胡宗憲還是沒太讓他失望,答應撥給他三千紹興兵,紹興兵比曹天佑的兵素質要好。又答應他,也可在臨海本地招少量壯士,歸他訓練。
戚繼光又振奮了,算沒白來,他表示一定不辜負恩公倚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