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二
來到寧、紹、台參將衙門門前,沈四維和戚芳菲在衙門前下馬,沈四維對守門士兵說,煩請通報戚將軍,就說沈四維來了。
一個士兵剛進去,戚繼光就出來迎接了,快進來。
沈四維把馬韁繩交給士兵,邊走邊說,今兒個戚大人怎麼這樣謙恭?降價相迎?
戚芳菲說,我是他女兒,能冷淡嗎?
戚繼光卻一本正經地說,這是衙門,找你們說公事,當然要以禮相待。
沈四維觀察著戚繼光的臉,問他,戚大人什麼時候想起我們有用了?
戚繼光一笑而已。
沈四維一進大廳,就看見了戚繼光手書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一幅中堂。
落座後,沈四維說,看著這幅中堂,使人想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戚繼光說,大丈夫一生一世,本應有此抱負。
戚繼光親自沏茶,給她二人斟上。
戚芳菲喝一口茶,說今天的茶,味道格外不同,今天爹一定有事求我們,不然不會請到衙門來,又這麼客氣!
沈四維笑,那也太勢利了吧?
戚繼光說,為國家辦差,罵名也都在所不計了。
沈四維早猜到此事一定與那田黃石印有關,但卻沒想到,戚繼光是讓她們再到那個老太太家走一趟。沈四維不明白去幹什麼?
戚繼光說他請胡宗憲、譚綸仔細鑒賞了那塊田黃石印,那確是大有來曆的。
戚芳菲撇撇嘴,這還用他們說?她倒沒當回事,可姑姑早知道是無價之寶。
戚繼光說,連他也不知道它的真麵目。這是五百多年前宋徽宗趙佶親手刻的一方印,石、印兩尊,後來北宋亡國,康王趙構過河逃難時把它弄丟了,五百多年杳無音信。
沈四維問:“他莫非是泥馬渡康王的那個南宋皇帝?”
戚繼光說:“正是。你們說,它是不是無價之寶?可是,它怎麼會跑到一個鄉間老嫗手上呢?”
這一說,戚芳菲也感到納悶。
上次她們從山裏回來,沈四維就說過,老嫗與兒媳婦對話裏,可以隱約聽出,這石印來得不明不白,她們的親人很可能是倭寇,而且是倭酋!戚繼光拐彎抹角這一提示,沈四維明白了,胡宗憲想讓她們倆把兩個鄉下婆媳弄到台州來誘捕?
戚繼光見沈四維臉色不太好,急忙解釋,不會誘捕,她們無罪,所以是請。
沈四維冷笑一聲,請了來,不是誘捕,也是誘供。
這倒沒錯,戚繼光不得不承認。這事,隻有她們二人最合適,不容易打草驚蛇,老太太不會起疑心。
戚芳菲衝口說出,這太容易了,手到擒來。
沈四維卻不買賬:“對不起,我不充當捕快。”
沒想到她把話說得這麼難聽,戚繼光不解地望著沈四維。
沈四維有點憤憤不平地說:“不明白嗎?那讓我告訴你,老太太好心送我禮物,即使不抓她,也是把她當釣餌,誘捕她親人吧?這種事,也不該是我們出麵。”
戚繼光知道,她是不忍心哪,就像君子遠庖廚一樣。不過,戚繼光問了沈四維一句話,倘這老嫗的兒子真是禍國害民的倭酋,難道也不該繩之以法嗎?
當然該抓,可沈四維說,他老母未必是同謀。
就算不是同謀,總可以從她口中知道事情本來麵目啊,也可順藤摸瓜呀,戚繼光隻能曉以大義。
戚芳菲先表態,這倒應該。
戚繼光接著說,況且,現在並未板上釘釘,尚不敢肯定,懷疑而已。如果光是抓人,還用你們去嗎?
沈四維退了一步,如果能對那婆媳倆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當別論。
戚繼光說當然以禮相待,去把老太太和她兒媳婦請到台州城裏來,到戚繼光家做客,好言好語相勸,曉以利害,如能讓她招降海上的兒子,省去刀兵相見,又能瓦解倭寇,於國於民,於她們自己,都有益無害,豈不是一件大好事?
這麼說了,沈四維覺得還能商量。她才決定,和芳菲就再跑一趟山裏。但她聲明,隻是完成戚繼光所托,與官府派遣無關。戚繼光一口應承下來,心想,這不是一樣嗎?沈四維對官府真是半點好感也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