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1 / 1)

第三十一章 一

胡宗憲匆匆忙忙趕到趙文華府時,管家早在大門上迎接呢,寒暄幾句,立即把他引入後進院子一間廳堂,已擺好了酒席,見他進來,趙文華笑吟吟迎上來說,我還不知汝真兄回了杭州。前些日子,你不一直坐鎮台州調度抗倭嗎?

怎麼又擺酒,且又是請他一個人?這有點不尋常啊。

胡宗憲回答,也剛回來。明天要給趙大人送行啊,官員齊聚,我是領頭的,得張羅呀。

趙文華說,來,坐過來,略備水酒一壺,你我小酌,也算告別。

胡宗憲很過意不去,這不是反客為主了嗎?實在不敢當。

趙文華做出超凡脫俗的樣子說,這些繁文縟節其實可以省去,我向來不拘這些形式。

胡宗憲說,都知道趙大人重實績、不尚虛名,可這都是下屬和浙江百姓的一片心哪。他們雙方都指的是送萬民傘的事,卻又不明說。胡宗憲說,為官一任,你走時不送,好像你在這裏不得人心似的,從麵子上也要過得去呀。

趙文華顯得很有些被逼無奈的樣子,說,都是你,讓我沒辦法,隻得順水推舟。我知道你一直在張羅這些事,承情了。

反正恭維人不會找罵。胡宗憲進一步說,這並非多餘,這是與他的政聲清譽相匹配的。

趙文華親自給胡宗憲斟酒,他說,離了官場,私下裏你我是至交,還客氣什麼!

趙文華和胡宗憲碰了杯,忽然問,聽說你最近得了一件好石頭?是宋代皇家珍品?

由於意外,胡宗憲手抖了一下,酒都灑出來了。他怔了半天才回過神來,難道趙文華有耳報神嗎?這麼機密的事,居然也沒瞞過趙文華的耳目。現在,撒謊是沒意義了,隻得實說,又隨機應變地說,他正要來稟報呢。

趙文華肚子裏暗笑,盡揀好聽的說!我不打上門來,你肯割肉?

胡宗憲表白,田黃石印不是他得的,是戚繼光,也並非是他的,他的一個幹女兒,偶爾救了一個老嫗,那鄉下老嫗無以為謝,拿了這塊石頭酬謝她。

趙文華故意問他,親眼見了這石頭沒有?

胡宗憲說,見了。那天是戚繼光和譚綸拿了那石頭,一起到我那去的。

趙文華問,確實是價值連城的美玉嗎?

胡宗憲說得很有分寸,說他不太懂,譚綸比他明白些,他推測可能是宋代宮中物。

趙文華又問,不是說,是康王的嗎?又和泥馬渡康王扯上了?

連這也知道?胡宗憲又暗暗吃驚。他告訴趙文華,有這說法,那都是依據傳說臆斷而已。

趙文華關心的是這東西在誰手上,胡宗憲說還給戚繼光了。

趙文華像被蜂子蜇了一下,你怎麼還給他了?

胡宗憲便把誘捕倭寇首領的計策說了,這石頭可能引出倭酋呢,他們正想用它當釣餌。

趙文華不明白,這又是怎麼回事?田黃石印怎麼就能當誘餌呢?

胡宗憲道,這石頭主人,那個老嫗,很可能是倭酋的親屬,想用她招降匪首,分化瓦解倭寇。

分化瓦解倭寇,趙文華顯然對這不感興趣,他索性向胡宗憲攤牌:你們怎麼對付倭寇,這我不問。但這寶物,必得交上來。我可以帶回京城,找金石名家鑒定一番,倘是宋朝宮中禦寶,那誰也沒資格占有,這你應當明白。

又拿皇上壓人了,慣用的一套伎倆。胡宗憲心知肚明,反感,卻又不能表現出來。

趙文華進一步挑明,那就隻能上繳皇上,如果是一般寶物,那就還給你們。他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更叫胡宗憲不快,還不如說你自己想要呢。

胡宗憲隻能順著他說,明白。我和戚繼光早就計議過了,這寶物我們怎敢據為己有?都商量好了,待辦完招降大事,就呈交給趙大人,由趙大人奏獻皇上。

總算放心了,趙文華露出了笑容,問什麼時候拿來讓他開開眼啊?

前提是不能壞了大事。胡宗憲說現在不行,那老嫗隨時可能索要這件東西,別弄巧成拙。等誘捕倭酋完畢,會派人專程將它送到北京府上。

趙文華雖說不太愉快,可也沒法再逼胡宗憲,隻得說,這樣就好,別讓戚繼光有非分之想,他保存國寶,非但不是福,反會招禍的。

胡宗憲心裏暗罵,巧取豪奪,還要嚇唬別人。他嘴上卻說,戚繼光是何等聰明之人,會不明白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