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一
戚繼光正領著沈四維、戚芳菲、陳子平等人抄寫軍規條文。小福在一旁磨墨、裁紙。
戚芳菲已抄得腕子疼、手指發麻了,一聽說軍規條令人手一冊,她大叫一聲“天哪”,我們得抄到猴年馬月呀?
不用人手一冊,戚繼光說,一個隊一冊就行了,很多士兵不認字,抄那麼多份也沒用。
沈四維提議,可以讓他們背誦下來。
戚繼光正是這個主意,對呀。不認字沒關係,背嘛,人人都得背下來,與人手一冊異曲同工。
這時門上有人來報,說譚大人到了。戚繼光忙出去迎接。
進了客廳,沈四維等起立問候。譚綸看了一眼他們抄的軍規,說,抄軍規條令?好啊,這才叫訓練有素的軍隊。
見沈四維、戚芳菲他們收拾紙、筆要走開,譚綸說,忙你們的,沒有要回避的事。
戚繼光說,既如此,你們就在這兒抄好了。
上了茶後,譚綸告訴他,胡公從杭州捎來口信,讓他倆抽空去一次杭州。
戚繼光猜不出有什麼緊急公事。
反正戚繼光本來也要去當麵報告一下招收、訓練義烏兵的事,胡公也很關心。譚綸說這正是個機會呀。
戚繼光點點頭,造兵船的款子還缺四萬兩呢,也得請胡公催一催兵部。
譚綸這才向他透露,戚繼光的防區可能有變化,他估計,這次胡公找他去,主要說這事。
防區怎麼變,戚繼光並不介意,怎麼變都無所謂,讓他抗倭就行。
其實譚綸已經知道了,他由寧波、紹興、台州參將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
怎麼改,隻要台州在他防區,他還是得主防台州,駐防地也不會遷離新河。台州是金華、嚴州的大門,在戚繼光看來,籬藩既固,堂奧自安。
戚繼光問譚綸,想什麼時候起程?
譚綸說,明天吧,行不行?
戚繼光說,好。
這時戚繼美從外麵進來,對譚綸行過禮,把一封信交給戚繼光,信是從山西捎來的。
山西?戚繼光眼一亮,馬上想到,一定是俞大猷的信!
他拆開信先看落款,果然是他。
譚綸也很欣慰,能寫信來,看來境遇不錯。
戚繼光仔細地看過,把信遞給譚綸,說,代問你好呢。譚綸看著信,很感動,原來俞大猷在信上說,他在浙江,隻交結了兩個好人,譚綸和戚繼光。
譚綸搖搖頭,自知比不了戚繼光。錦衣衛派人來鎖拿他,戚繼光還敢去給他把酒餞行,得有多大的勇氣呀!更不要說後來又派兒子去京中疏通了。
從俞大猷信裏得知,大同巡撫李文進慧眼識人,成了俞大猷的貴人!俞大猷也不辜負李文進的提攜,造兵車百輛,從而大破韃靼兵,又立功了。
譚綸慨歎道,倘當初殺了他,不是太可惜了嗎?朝廷應有個反省。
誰會反省?皇上嗎?錯殺了張經、李天寵,也沒見皇上有半句罪己之言。俞大猷不過是命運不錯,偶然逃離地獄而已。戚繼光認定他是個良將,遲早會開複起用的,他這人,會打仗,可惜不會做官!
譚綸哈哈笑起來,你倒會做官?人家胡宗憲為了保薦你,替你送禮,你可能時至今日,也沒到胡總督麵前去道一聲謝吧?
戚繼光說他張不開口。送禮行賄,本來是不光彩的事,你把這事當成好事去謝他,不等於罵人家嗎?
譚綸大笑,他這話就更呆了!戚繼光這人呀,若是碰上愛才如渴的上司,在人家羽翼下,他能幹一番驚天偉業;若碰上小人,就很難恭維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