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1 / 1)

第七十五章 三

從福建班師後,戚繼光回到浙江台州新河,他戀舊,這裏的破敗關帝廟雖狹小,戚繼光的副總兵衙門依然設在此。

當譚綸突然出現在戚繼光書房時,戚繼光嚇了一跳問,子理先生是地行仙嗎?怎麼說來就來?福州離這兒幾百裏呀!不知有何大事?

譚綸坐下,戚繼光叫仆人倒了茶,譚綸示意他把從人屏退,親手關嚴了門。

戚繼光猜不出是什麼事這麼神秘,但料定事情一定不尋常。

果然,譚綸用非同小可的語氣告訴他,昨天剛得到京城朋友消息,嚴嵩倒了。

戚繼光嚇了一跳,怎麼可能,嚴嵩父子權力傾國,炙手可熱,門生故吏滿天下,這棵根深葉茂的大樹會忽然倒下?謠傳吧?

再根深蒂固的大樹,一旦從根上腐朽了,別看外表上還是枝繁葉茂,可有人用手輕輕一推,也就與摧枯拉朽一般了。

譚綸這麼一說,戚繼光也覺有理,就問消息確實嗎?

譚綸說,是禦史鄒應龍狠參了嚴嵩一本,過去有多少剛直不阿的骨鯁之臣,交章彈劾,他都毫發無傷,譚綸分析,這次鄒應龍有這個膽量,一定得助於有人通風報信,知嚴嵩已失寵。也許,是有人借他的刀殺人。

戚繼光問,那會是誰呢?

最恨不得讓嚴嵩馬上滾蛋的有兩人,一是徐階,二是藍道行。譚綸說,若二人聯手,就更要他命了。話又說回來,若非皇上決心鏟除嚴氏父子,徐階、藍道行也不敢下手。

戚繼光說,最終還是皇上厲害。

此時的嚴嵩相府失去了往日威風,錦衣衛的人把相府圍了個風雨不透。老百姓在警戒線外嘻嘻哈哈地看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災樂禍的表情。

鄒應龍正帶錦衣衛的人抄家。

嚴嵩父子都被鎖拿,家人上下全集中在祠堂裏,一片嚎叫聲。

各進院子、各房間都在查抄東西,金子、銀子抬出一箱又一箱。

錦衣衛堂官拿著單子來對鄒應龍說,快去看看吧,光金子就抄出三萬兩千多兩,白銀二百多萬兩,玉帶二百多條,玉杯盤八百五十多件……見了的人,無不嚇一跳!

鄒應龍似乎都不感興趣,他隻盯在嚴嵩書房裏,看人查抄字畫、古玩。

在戚繼光看來,嚴嵩父子倒不倒與他無關,多行不義必自斃,那是早晚的事,不稀奇。此時他倒為胡公捏一把汗哪。樹倒猢猻散,嚴嵩一倒,他能不受株連嗎?

所言極是,譚綸正是為此來找他的。看看有無救他的法子?

戚繼光覺得無計可施,他說,我這人,跟誰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朝中沒有靠山,找不到可幫他的人。

譚綸說他是曲高和寡,不願隨波逐流。

譚綸和俞大猷算是他的至交了。如果他二人在京中位列三公九卿,胡宗憲之事就不用發愁了。

譚綸說,胡宗憲的為人行事,並不為你首肯啊!

戚繼光說,人皆有私心,也有感情。他畢竟是對我有知遇之恩的。

司馬光說過,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譚綸問戚繼光,用這標準來衡量胡公,他是君子還是小人?

戚繼光覺得不好說,人是無法這樣截然分開的吧?

譚綸說,也是。

戚繼光想了個主意,這樣行嗎?咱二人上疏聯名具保,曆數胡宗憲在巡撫、總督浙江任上,抗倭有功,能否救他於水火之中?至少可以減輕罪責吧。

譚綸嗤之以鼻,說他書生氣太足了。

忽然,沈四維連門也沒敲,跑進來,對戚繼光說,不好了,總督府派人悄悄送信來了,京城錦衣衛的人來查抄胡總督家了!叫你防範點。

譚綸和戚繼光都驚得站了起來,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譚綸長歎一聲,到底躲不過,隻是來得太快了!

沈四維還說,總兵官盧鏜受到牽連,也被革職了,所以才叫你小心。

戚繼光反倒說,走,我們到杭州去看看。

這事,譚綸都覺得不妥,錦衣衛正在抄家,胡公又特地關照他躲躲風,他卻頂風而上,怕不方便吧?

戚繼光說,有什麼可怕的!人到這時候才需要朋友!當年俞大猷被鎖拿進京時,我還給他去餞行了呢。

譚綸很佩服他,他這人,平時謹小慎微,這時又變得如此天不怕地不怕。他問戚繼光,你不怕人家把你列入胡宗憲私黨名單嗎?

戚繼光說,人家若列,你不去也一樣!

這話也對。譚綸說,走吧,走一趟杭州,你把我都感動了,我陪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