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二(1 / 1)

第七十八章 二

在修造戰車、練兵同時,戚繼光也開始修建長城敵台了。北京北麵的明長城,本是開國老將徐達所修,迄今已曆二百餘年,多數地段破損不堪,起不到禦敵作用,在戚繼光之前,總督萬翁達、楊博先後在宣府、大同一帶修過邊牆,規模小,隻是修修補補而已。

戚繼光修空心敵台,石料、長城磚大多是士兵自己造的,省錢,進度也快。

這天,張居正和譚綸專程從北京趕來,帶各鎮總兵們上了長城。

長城上,各營士兵在緊張地修築空心敵台,在一個建成的敵台前,張居正、譚綸和眾總兵在戚繼光帶領下參觀。

黑雲低垂,北風狂掃,人站在長城上幾乎站不穩。

戚繼光指著敵台上的箭口,對大家講解著,但見台子中心是空的,可駐兵三五十人,戚繼光說可由百總率領,食品、水可存放一個月的,上頭的頂,可防禦敵人的火器、弓箭,駐守的兵一旦發現敵人進攻,負責點烽火報警。

張居正認真地聽,還到箭口試射了一箭。他稱讚說,這才叫可攻可防的長城!

空心敵台顯然還有一個好處,倘韃靼來攻,敵台士兵可以牽製他,與他周旋,遲滯其進攻,如果韃靼兵越界攻入,則各敵台兵可襲擊其側翼或兜其後路,可各自為戰。

張居正問戚繼光準備修多少敵台?

戚繼光打算投入一萬兵力,修一年,原來預計修三千座。

譚綸心裏測算了一下,顯然他是以營為準的,那每營一年得修七十座。

張居正問,從山海關到鎮西,長城有兩千裏吧!

戚繼光說,他實地測量過兩千零三十多裏。實際能修一千多座,就很可觀了。

張居正問他報了多少錢?

譚綸說一百三十萬緡。

張居正有點不相信,這麼省嗎?他又回頭問譚綸,按曆年各鎮修補長城比,他的費用如何?

譚綸看看周圍顯得很緊張的各鎮總兵們,說,我還得回去查查。

張居正會意地一笑,顯然明白,這位兵部尚書不想當麵出總兵們醜。張居正也不想翻陳年老賬,就說,不必查了,過去的都過去了,今後有了戚繼光的標尺,大家都小心點就行了。我曆來痛恨吃空餉、揩兵油、虛報冒領的將領。

這也就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誰心裏都明白。總兵們相互看看,一片肅然。

張居正又問戚繼光,北調的三千戚家軍還沒到嗎?

戚繼光說,所謂戚家軍,不過是浙江百姓偏愛之稱,我可不敢當,張大人也不要這麼叫了。

張居正笑了,這沒什麼,宋朝也有嶽家軍嘛,這不怕,既是百姓愛戴,就無僭越之嫌。

戚繼光已知胡守仁、王如龍他們昨天到了通州,估計今天能到薊鎮。

張居正說,好,給北兵做個樣子看,過去北兵一向看不起南兵,認為他們瘦小柔弱。那怎麼能百戰百勝呢?眼見為實,讓大家看看,什麼軍旅是鐵打的。

這一說,幾乎所有的總兵都不服氣,撇嘴,交頭接耳。其實張居正也隻是耳聞而已,他也不敢保證,戚家軍真如坊間傳聞那麼神。

張居正對戚繼光說,你的軍隊,必須做到,雖在千裏之外,號令朝下而夕奉行,戚家軍應是這個樣子。

戚繼光應答是。

風越發猛了,吹得樹葉亂飛。戚繼光說,張大人,走吧,天要下暴雨。

張居正一行便循路往長城下走。

張居正等人沒等走下長城,猛雨已橫掃過來,衣冠很快淋濕了。

有人提議到空心敵台裏避避雨。

戚繼光過來問譚綸怎麼辦?回薊鎮還有二十多裏,這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了,他擔心把各位淋病了。

譚綸說,客隨主便。這麼大的雨,過一會兒,轎子也得漏雨。

於是戚繼光決定,大家都躲到空心敵台裏去避雨,天晴了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