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兒的事情不過是一個小插曲。
秦雅後來也知道是自己誤會了兒子,便主動的不再提起這件事情。
娘親不提,李信兒也不會上趕著去說這事兒。
母子二人心知肚明,把這件事情翻過了一頁。
日子一天天過著,很快到了年底,今年眾人搬了新家,操辦的便比往年還要熱鬧。
“這是大家在省城紮根的第一年,往後還有無數個年要一起過……”
秦雅道。
顯然是已經將這些人都當成了自己至親之人。
眾人也不辜負秦雅的期待,紛紛回道:“夫人放心,往日的日子裏我們一定互相扶持,把這個家庭發揚光大。”
說過了一些掏心窩子的話,大家便熱熱鬧鬧的吃了除夕宴席。
吃完飯後,一眾大小孩子們在院子裏放煙花。
而秦雅則抱著李曦兒在屋簷下看他們玩鬧。
“小曦兒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哥哥就教曦兒一起放煙花。”
李信兒一雙眼睛亮晶晶的望著曦兒,滿心滿眼都是對妹妹的寵溺之色。
秦雅知道兄妹兩個感情好,便把曦兒遞給了李信兒抱著。
自己去院子裏和眾姐妹聊天去了。
匍一到眾人身邊,就覺得氣氛有些許凝重。
秦雅不禁放慢了腳步,傾聽眾人說什麼話題。
趙姐歎了口氣道:“國濤離開的時候,念遙也才五歲,如今念遙都有九歲了,還是沒有國濤的消息,不知道這孩子現在怎麼樣了,過年的時候又在哪裏?”
當娘的難免牽掛自己的孩子。
秦雅知道她這是在闔家團聚的三十晚上,想起了程國濤了。
便走到她身邊,出言安慰道:“你放心,國濤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天喜歡聰明的孩子,吉人自有天相,他這幾年定然過的都好,不必太擔憂了……”
話說這麼說,哪裏有當娘的不牽掛兒子的呢?
氣氛越來越凝重,甄綿綿便提議眾人一起踢毽子玩。
秦雅還是在二十一世紀時在孤兒院裏頭,和其餘的小朋友一起踢過毽子,長大後便再也沒有嚐試過了,遑論穿越到這裏後呢。
於是這個主意一經提起,首先受到了秦雅的積極響應。
而眾人見夫人歡喜,便紛紛表示讚同。
“可我們沒有毽子怎麼辦呢?”
樓襲月為難道。
這句話出來,眾人都陷入了苦惱。
還是風薛瑤聰明,腦袋瓜子一轉,就說出了個主要:“今天不是殺雞了嗎,我瞅著廚房裏頭的雞毛還沒扔,我們可以自己做一個毽子啊。”
這句話一說,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甄綿綿心靈手巧,不多時就做好了一個毽子。
大家圍著院子裏,一起踢毽子,毽子傳到誰麵前誰沒接住,就罰酒一杯。
秦雅也不知道是今天運氣不好還是如何,明明以前也是一個踢毽子的好手,奈何今天晚上頻頻出錯。
一個時辰後,秦雅已經喝了二兩多了。
頭暈眼花搖著頭道:“不行了不行了,我喝不了了,你們接著玩吧,我去屋子裏躺一會兒。”
“夫人耍賴,說好的今天晚上一起守歲的,誰都不許走。”
甄綿綿捂著嘴偷笑,說什麼都不讓秦雅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