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22節教導孩子應付恐懼(1 / 2)

第三章育兒妙法 第22節教導孩子應付恐懼

一位很有成就的律師清楚地記起他幼年時有一次在遊樂場玩耍的情形。他走到滑梯的梯腳前突然止步,不敢爬上去。“那時我年約4歲,梯子看起來有100米高。父親當著其他小孩的麵叫我膽小鬼。我羞愧得無地自容,於是便跑回家去了。”

有個婦人記得她小時候害怕睡在黑暗的房裏。她說:“我母親說我這樣很傻,要我把台燈熄掉,把房門關上。當然,這樣我更加害怕。”

像這樣的父母並非故意用刻薄的方法對待子女,對他們的感受無動於衷。一位兒童精神治療師說:“他們的確對兒女的恐懼心理感到苦惱,但由於他們作出不適當的反應,故不知不覺間加深了孩子們的恐懼。”另外的父母也許認為膽怯的孩子有點“不妥”,他們認為自己也許不懂為人父母之道。既然這兩種想法皆有損做父母的自我形象,於是許多母親和父親幹脆就不承認有這種恐懼存在。

可是,大多數幼年時期的恐懼不僅是實在的,而且是成長過程的一個自然部分。兒童的恐懼實際上和成年人並無多大區別。一位家庭精神治療師認為,我們和陌生人見麵會感到緊張膽怯,聽到吱吱嘎嘎的聲響會懷疑是否有塊地板要塌陷。成年人知道如何應付這些疑慮不安,但小孩子卻不會。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害怕或焦慮並沒有什麼不對,恐懼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每個小孩在經曆情緒發展的正常階段時,都會有一些與年齡相適應的恐懼。隻有兩種恐懼是先天性的——害怕跌倒以及害怕突然發出的響亮聲音。6~10個月的嬰兒會害怕陌生人,任何不熟悉的麵孔都表示可能對他的安全和生存有威脅。

大約8~12個月的嬰兒害怕被人拋棄,在1~2歲時這種恐懼最為強烈。在這個階段中的嬰兒還不知道,他身邊的人雖然不在視線之內,但還是存在而且會回來的。就嬰兒所知,媽媽不見了就是一去永不回來了。精神治療專家朱迪斯·德芬波特說,“即使那個照顧孩子一切需要的人隻暫時離開,也會引起孩子極度焦慮不安。”在這個時期當中,父母最好避免長時間或突然離開孩子,以幫助他建立情緒上的安全感。

從2~3歲,小孩很可能害怕黑暗戴著麵具的臉孔。這時孩子學會了觀察雙親臉上的表情,以了解他們的各種反應。如果那些視覺上的線索被遮掩起來,小孩就會有不安全感。

有位母親請醫生醫治她那“心理失常”的4歲孩子,原因隻是他堅持要穿著鞋子在海灘上行走。如果沙粒黏在他的腳上,他便尖聲喊叫。其實,2~4歲的孩子對於身體受到的真正傷害或幻想傷害,往往都會感到煩惱。通常,即使最輕微的擦傷,他們也會要求用繃帶綁住。兒童時常避免玩破爛玩具,拒絕吃製成小人形的餅幹,這就是他們對身體形象關心的象征。

父母要怎樣才能夠積極地幫助兒童克服恐懼?以下是專家提出的建議:

一、不要因為孩子害怕而對他懲罰或嘲笑

罵他是“膽小鬼”或者說“大孩子是不哭的”,都是收效不佳的做法。“告訴一個害怕睡房牆上有樹幹陰影的孩子說‘沒有什麼好怕的,回去睡覺吧’,是一種不尊重他的做法。”這樣做,你等於是告訴孩子別相信他所看見的東西。可是,影子確實在那兒,父母必須承認它們可能嚇人。孩子如果知道你認為他們所恐懼的事物是真的,他們就會更加願意相信你的安慰。

二、不可強迫孩子否認或隱瞞恐懼

兒童(尤其是那些5~8歲的)不論擔心什麼,往往都說他們不怕。精神治療師說,否認是兒童應付恐懼的辦法。父母如果這樣說可能會有幫助:許多像你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會害怕。這種感覺沒有什麼不對。和孩子一起談論,可以使他能在無須感到羞愧的情形下解決他的恐懼,並可使他相信恐懼會逐漸減少而終於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