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奠定領導他人的根基:誠信(1 / 1)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馮玉祥

有句成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意思是說出的話就要做到,這是做人的學問,也是做將的學問。將才,在部下心目中是一個“官”,要為好官,先要為好人,要為好人,首先就要講誠信。誠,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製定了新法,試圖在秦國實施變法。但是,商鞅又擔心老百姓不信任自己,不按照新法令去做,怎麼辦呢?商鞅命人在城南門豎了一根3丈高的木頭,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10兩金子。”10兩金子?這對當時的百姓來講可不是個小數目,有的人家一年也沒這麼高的收入呢。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都不相信有這等好事,擔心這不過是戲弄人的把戲,不會兌現。於是,商鞅又將獎勵的數目提高到50兩金子。

就在眾人猶豫不決時,圍觀的人中站出來一人,隻見他扛起木頭,從南門一直走到北門。商鞅立刻賞給了那人50兩金子,分文不少。這件事立即傳開了,一下子轟動了秦國。就這樣,商鞅在百姓中樹立了威信,人們願意遵守他推行的法律,新法得以順利實行,為秦國最終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不難看出,商鞅堅守言行一致,贏得了百姓們的信任和尊敬,也奠定了自己的領導地位。將才,就需要這樣來立信。把“誠信”當成人生第一要義,也就奠定了領導他人的根基。如果一個領導者能為大家所信賴,那無論是命令還是決策,都會被認可而執行。

問題是,生活中有些領導好麵子,在下屬麵前總喜歡說大話,以示自己的卓越與超然;或者為了籠絡和激勵下屬,喜歡大表決心和許諾,如“我們公司很快就上市了,到時候人人是股東”“若能超額完成任務,大家月底能拿到40%的分紅”……而後往往又辦不到。

殊不知,這樣或許能引來下屬的支持,但當最終的結果出現時,人們也就明白這樣的話是多麼膚淺而不可信任。一旦形成這一判斷,你即使花費千百倍的精力,也不能進行再次更改,你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會充滿阻力,而且也沒人願意在你的手下效力。

誠信既然如此重要,那該怎樣去建立呢?

誠信,並不存在於驚天動地的業績,也不依賴於與生俱來的天賦,而在於對言行的堅守。將才的性格中,應該舍棄一分言語的浮躁,多幾分穩重與謹慎,經過更多思考與斟酌的言語,必然含有更多的分量,而當自己的性格呈現如此時,相信大家必會對你有更多敬仰與尊重。

身為將才,把“誠信”當成人生第一要義,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魄力,這並不在於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而在於普通生活中言行的堅守與一致。無論多麼小的事情,隻要你許諾或答應了,就要用謹慎和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就要保證它不折不扣地兌現。

喬治·巴頓是美國著名的軍事統帥,他郵寄香煙的小事廣為流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次巴頓將軍參加盟軍的一個高級軍事會議。會議時間很長,巴頓抽光了自己隨身攜帶的雪茄煙,便向身後的海軍助理喬治·布徹中校借煙。布徹很敬重巴頓,大大方方地將煙盒放在桌上,請他隨便用。誰知,巴頓的煙癮特別大,一支接一支地將布徹的煙都抽光了。

會議結束後,巴頓一本正經地對布徹說:“謝謝你!煙的味道真是好極了,以後我一定會給你回寄一些煙。”布徹中校笑了笑,他想,巴頓將軍肩負重任,日理萬機,怎麼可能會抽時間給自己寄煙呢?所以,他一直沒有當真,漸漸地早已將巴頓要寄煙的事情忘了。

沒想到幾年後的一天,布徹中校突然收到一箱上好的雪茄煙。原來,巴頓當初忘記問布徹中校的具體地址,當他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布徹的地址後,立刻就把煙寄來了。布徹十分感動,想不到巴頓隨口說的一句話,竟然能認真兌現,他逢人就誇:“巴頓將軍是個可以信賴的人,我很尊敬他。”

一箱煙看似微不足道,可這件事為什麼廣為流傳呢?因為誠信,這是人格的魅力。

誠信,不僅是指許諾別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不失信於人。而且,意味著不說假話、大話。作為將才,如果你沒有十足的把握去兌現一個承諾,那麼開始時就不要隨便承諾。如果真的發生了棘手問題而不能兌現承諾,要開誠布公地與下屬進行商洽。

總之,謹慎於自己的言語,明白每句話語之後都有一份責任;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言語負責。隻需具備這樣的誠信性格,無論你能力優劣,無論職位高低,都會為大家所信賴與依靠,你終會成為一名將才,並以此成就自己的威信與地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