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皇氣逼人的城池 1.《紫禁城:明清的皇氣》(1 / 3)

第二章皇氣逼人的城池 1.《紫禁城:明清的皇氣》

自從紫禁城改稱為故宮的那一天起,它就是一座屬於亡靈的城池。在此居住過的明清兩代24個皇帝,僅僅是虛擬的主人,陳列於曆史的花名冊上;而那一代又一代的嬪妃、太監乃至頂禮朝拜的文武百官,都已陸續化作了風中的幻影,甚至連一根羽毛都未留下。好大的一陣風喲,刮過紅牆、琉璃瓦、有石獸守望的翹簷,刮過無知的樹木和泛黃的紙張,把記憶裏的龍飛鳳舞、鶯歌燕語席卷而去。每當夜幕低垂,這偌大的城池便形同曲終人散的露天劇場,顯得格外幽靜。時光啊時光,青山遮不住,依舊東流去——我們所能觸摸到的不過是一具空洞的蟬殼。

參觀故宮博物院,我的腦海裏總縈繞著一曲不知在哪兒聽過的挽歌。旋律很熟悉,卻叫不出名字。是出自貝多芬之手還是出自柴可夫斯基之手?是該叫作命運交響曲還是悲愴交響曲?也許,兼而有之吧。以至周圍都莫名地沾染上一份憑吊的氣息,園圃裏的花蒼白得像是紙做的。是的,我確實是在參加皇帝們的集體追悼會——畢竟,是紫禁城送走了中國漫長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皇帝。1924年10月24日,仍然盤踞深宮的清廢帝溥儀終被馮玉祥將軍驅逐,當紫禁城的大門在其身後緩緩關閉,他恐怕也意識到:列祖列宗的陰魂已很難死灰複燃,一部陳舊的史書合攏了!也就是在那一瞬間,帝製的餘威被徹底根除。從此以後,平民百姓隻要買一張門票,就可以遊覽脫下了龍袍的紫禁城,大步流星地直闖昔日帝王的寢宮。

逛故宮,其實是在翻舊書,翻中國的陳年老賬。不時能讀到禦筆的眉批。在當年,這可都算是金口玉言——左右著國人的命運。紫禁城,一部浸透了血淚、唾沫、脂粉、硝煙乃至銅臭的線裝書,通篇都在闡釋著權力的定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一度作為龍宮受到膜拜——龍床、龍椅、龍袍、龍靴(包括大清帝國所張揚的龍旗)……大大地包裝了皇帝的“龍顏”——他們索性以龍的化身自居。龍子龍孫也一樣繼承著祖輩的威信,而這一切全是因一根權杖作怪。紫禁城啊紫禁城,堪稱權力的迷宮,每一位皇帝都相當於那個時代的大魔術師,把政治的遊戲玩弄得花樣百出。他們累嗎?他們真正地知道自己是誰嗎?

然而,魔術總有破產的時候。被一個農民李自成逼迫在景山上吊自殺的明崇禎皇帝,和後來的清廢帝溥儀肯定是有同感的,那就是一種玩砸了的感覺。古訓說得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這隻黑匣子被打開之後,曆史就曝光——不可一世的皇帝們再也沒有隱私,也就無法保持永遠的神秘感。根據其遺留下來的諸多道具(譬如床凳桌椅,甚至取暖用的火盆),登堂入室的你我可以輕易臆想出皇帝們的日常生活,並且訝異地發現:他們原本也是肉體凡胎,也有七情六欲——絕對不是吸風飲露的神仙。所有的等級觀念都是人為的。

故宮令我百讀不厭。有一次逛得晚了,已到了閉館的時間,驀然回頭,才察覺遊客皆已散盡,陪伴著我的是一座暮色四合的空城。冷清的宮殿,太監們住過的低矮廂房,還有那口淹死過珍妃的古井,頓時顯得無比虛幻。而正是在這一瞬間,我目睹了紫禁城最真實的一麵:寂寞、冷酷,並且壓抑……我渾身打了個激靈。真擔心會在兩側紅牆構成的狹長甬道,跟某個皇帝的陰魂撞個滿懷。我是一溜小跑著出來的,被自己腳步的回音嚇著了。我體會到了逃亡的心情——這是否也是崇禎和溥儀的心情呢?說實話,我對他們甚至不無同情:當皇帝也挺不容易的,他們給別人製造了恐怖,自身也或許生活在同樣的恐怖之中?故宮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沒有一間是屬於我的。我並不羨慕。就我個人而言,寧願在鄉野搭一座茅草棚,也不願意住在紫禁城裏。況且皇帝的龍床再尊貴,能比今天的席夢思更舒服嗎?當然,皇帝不一定會這麼想,別的人也不一定同意我的看法。這僅僅是我一個人在紫禁城裏的囈語。一個人的紫禁城。

還有一次,在原皇城的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觀摩張藝謀排演的歌劇《圖蘭朵》。那是夜間,太廟燈火通明,仿佛恢複了昔日的榮耀。把一個有關中國公主的傳奇,選擇這樣的地點表演,確實是匠心獨運。綠樹參天的庭院擠滿了觀眾,並且不乏金發碧眼的洋人。當主題歌《今夜無人入睡》響起,我下意識地把視線投向一牆之隔的紫禁城——不知那些昏睡百年的皇帝,是否會被徹夜的歌聲驚醒?精心搭建的仿古風格舞台,描金繡鳳的絲綢戲裝,還有一張張濃妝豔抹的麵孔,在探照燈的掩映下如同太虛幻境。閉目傾聽,我簡直懷疑是亡靈們在歌唱。那些皇帝的亡靈,公主的亡靈,太監和宮女的亡靈,是否會乘著夜色卷土重來?

老北京由三重城牆連環而成,紫禁城(又稱宮城)是最核心的一座——周圍3公裏。在其外還有皇城——周圍約9公裏,以及京城——周圍約23公裏。北京城是很典型的“中國盒子”:大盒子套著小盒子,以及更小的盒子。層層遞進,層層揭秘。難怪紫禁城被稱為“大內”呢。假如再把紫禁城掰開來,就能看見皇氣逼人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所謂的“朝廷”,皇帝辦公、開會、接見大臣或使節以及舉辦各種慶典儀式的地方。在朝廷後麵,是王與後的寢宮,藏匿著一代又一代天子們的私生活。在當時,這屬於絕對隱私了!因為神秘的緣故,反而能勾起後人無窮的想像力。有一段時間,電視熒屏上“清宮戲”(譬如《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雍正王朝》等)盛行即是證明。還是林語堂說得好:“……通過兩個寬大的庭院和端門、午門。這道門標誌著紫禁城的起始點。紫禁城如同伊甸園裏的蘋果,充滿了聖潔和神秘色彩,禁錮起來的是誘惑和完美。”皇帝在紫禁城裏進行著“暗箱操作”,統治著普天之下的臣民和率土之濱的版圖。他的胳膊伸得可真夠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