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皇氣逼人的城池 7.《大前門》
20世紀70年代,我尚是葵花向太陽的天真孩童,家住南京長幹橋一側,對岸就是中華門城堡。爺爺奶奶皆有煙癮,常吸一種叫大前門的廉價香煙(不帶過濾嘴)。香煙盒上印著陌生的城樓畫麵。我很納悶:它怎麼長得一點也不像我天天能看見的中華門城堡呀——中華門是南京城的前門。後來聽人講解:這香煙盒上的大前門遠在北京。
紙上的前門,使少不更事的我獲得了對首都北京的最初印象。實在不好意思,我是通過香煙的商標認識你的——魂縈夢繞的大前門啊!
讀小學後,發下的新課本第一頁,是天安門的圖畫。在那個時代,畫天安門,常常要畫一輪正從城樓上升起的太陽,輻射出無數道金光。於是在我想象中,天安門會閃光,仿佛寶石雕琢而成。
恐怕有很多外地的男女老少,都跟我一樣,把天安門或前門視為北京的象征。一紙之隔,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夢遊了無數遍的地方。
至今我仍覺得,天安門與前門,其實具有不同的涵義。天安門富於政治色彩,是貴族化的——在古代惟有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從中出入。而前門則是平民化的,更通俗一些,甚至可以屈尊出現在商品廣告中。類似於大前門的還有哈德門(即崇文門),亦衍生出了一種香煙品牌。
正陽門(在元代叫麗正門)是京城九門之首,屬於正南大門。前門是老百姓給它起的外號,約定俗成,越叫越順口了。而其原名,則逐漸被人淡忘。喊一聲大前門,絕對相當於昵稱,很親熱的,就像喊大山、大河、大樹、大路似的。大前門喲,九座城門中的大哥哥。古老的北京翹起的大拇指。
“劉伯溫修造北京城,前門樓子高大是第一名。”“北京城方又圓,四十裏走不完,就屬前門高又好,前門樓子九丈九。”為讚美這個大寶貝,當地人編造出一係列的順口溜。此風不絕。直到當代,又產生了叫做《前門大碗茶》的抒情民歌:“高高的前門樓,那是我的家……”看來要品嚐老北京特色的大碗茶,最好往前門去。
天安門前不會允許擺茶攤的。天安門主要舉辦重大的慶典,譬如1949年的開國大典,以及國慶節的閱兵式或聯歡活動。總之是很嚴肅很莊重的。
前門卻沒有那麼多禁忌。前門不僅賣大碗茶,還賣全聚德烤鴨、都一處燒麥乃至六必居醬菜。熱鬧非凡、民風淳樸的前門大街,雲集著眾多的老字號。前門樓簡直是個聚寶盆。
“元時既開通惠河,運河糧船直至積水潭。”(《宸垣識略》)沾了積水潭這個大碼頭的光,鍾鼓樓一帶是元大都的繁華集市。可自明朝改築京城之後,風水就變了:大運河終點碼頭南移至崇文門外大通橋,積水潭日漸蕭條,前門則取而代之,成為新興的商業中心。不管是明清、民國,還是當代,生意人都看重這塊寶地。“前門大街一帶名老店鋪眾多,吃、穿、住都有,人們都喜歡到這裏來購買物品,品嚐佳肴或遊玩。”(王永斌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門是屬於老百姓的,是平民主義的樂園。《道鹹以來朝野雜記》:“戲園,當年內城禁止,惟正陽門外最盛。”可見清代中晚期,票友們隻有到前門一帶,才能自由自在地看京劇。戲樓林立,無疑也為此地經濟錦上添花,吸引來更多的消費者。熱乎乎的前門,香噴噴的前門,甜蜜蜜的前門,笑眯眯的前門。
20世紀初美國駐華公使保羅?芮恩施,對前門情有獨鍾:“內城中央的城門(前門)仍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穿過這座城門或站在城門下麵時,人們就會產生一種難忘的印象,感到這個獨一無二的首都所特有的了不起的威嚴高貴。”我將此視為一位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對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所投出的飛吻。
香煙盒上的前門,不僅感動過我,還感動過詩人西川:“我騎在我的戰馬上,也就是我那破舊的二八鳳凰牌自行車上,每過正陽門,我的目光便會在那高大灰暗的建築上停留片刻。那是畫冊中的前門、歌曲中的前門、煙卷包裝紙上的前門。”老牌的大前門香煙,不知當初是由哪家卷煙廠生產的?如今市麵上再也見不到了。可它那古樸的畫麵一定烙印在許多人的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