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俘虜(1 / 2)

“仗打了5年,我仍然不清楚,在和什麼東西作戰。”

———張若君中將(1975—2033)

他兩人走過那些,東倒西歪的‘戰犬’殘骸,它們被35毫米榴彈和12。7毫米機槍,打的千瘡百孔。如果不是地形限製,它們可以在平地上跑出55公裏以上時速,足夠追上很多輪式車輛。一旦讓這些東西鑽過防線,它們就可能在淺近縱深地帶,遊蕩上十天半個月,期間作為燈塔的眼線,不斷收集各種情報,直到電池耗盡為止。

那隻陷在泥裏的‘首領’還在掙紮著,一條腿在爛泥裏無助地滑動,兩人保持距離繞過去,以免這個東西突然自毀,可能傷到自己。

“你真的看到哪裏有一個人?”張尋寧忍不住又問了一遍?

“騙你我是你兒子。”

張尋寧沒辦法根趙青著急,這個人完全沒有軍官的樣子。

“我隻是覺得奇怪,其實我很久沒看到機器以外的敵人了,自從塞班戰役後。”

“你參加了塞班的戰役?我也在那兒。”趙青說。

“對我在第二偵察大隊,乘野牛氣墊船第一批上的岸,那一仗以後,我就再也沒見過人類向我開槍。”

“我比你們早幾天上島,潛艇送我上去的。”

“我以為我們偵察大隊是最先上島的……你那次的任務是什麼?”

“上級想搞清楚……對了,你和你的人會潛水嗎?從魚雷管出去的那種?”趙青生硬地轉換了話題。

“我的是老陸戰隊員,當然受過訓,一般海況可以。排裏的新兵就沒受過這樣訓練了。”

“讓你們這樣的偵察部隊防守海灘可惜了。”

“是啊。陸戰隊載具損失太大了,要不然真想摸上‘那裏’看看。”張尋寧指的“那裏”就是不遠處的舟山島,被“燈塔”占領大半年了,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那邊燈火通明,似乎燈塔一直在改造這個島,也不知道現在變成什麼樣了。

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兩人到了海水邊。那架被擊落的直升機就在那裏,已經不冒煙了。

“水位已經上升不少了,得快些。”

趙青快步走進海水向那裏走過去,張尋寧緊跟其後。他們到直升機邊上時,水深剛好齊腰。

果然如趙青所言,正駕駛位置上,坐著一個人,邊上的艙門已經不在了,可以清楚看到這個人穿著飛行服戴著頭盔,他佩戴者上尉軍銜,手臂上陸軍部隊的標誌。

“小心些,可能還活著。”

“放心。”

趙青上前,解下飛行員配槍,然後掏出刀來試著割斷他的安全帶,張尋寧則從另一邊爬上飛機。副駕駛的座位已經拆除,替換的是一具固定在地板上的機器,外形如同一個練習拳擊用的不倒翁沙袋,不過多出了兩條操縱臂。這是一台戰爭中很常見的,兼顧光學觀察和自動駕駛的“獨眼龍”係統。燈塔指揮的部隊,幾乎完全由無人駕駛機器組成,獨眼龍常常出現在早期有人駕駛載具上,用來替代人類駕駛者。

張尋寧還小的時候,就見過這種東西的雛形。當然,那時候戰爭還未爆發,世界也不是現在這樣子。

他還記得,人類最後的和平時代裏,最時髦的產業,就是可以帶著人滿街跑的自動駕駛裝置。其中又以係統集成公司的“獨眼龍”係統最為成熟,這套係統成本不高,而且可以直接用在老式車輛上,這使得它很具競爭力。它甚至有些獨到的人性化設計,比如可以進行音溝通,會在開車時,給後座的乘客講解沿途的故事,或者講幾個黃色笑話(溝通模式取決於乘客特征)。

當然“獨眼龍”並不是正式名稱,隻是因為在駕駛儀上方(頭部位置),有一個偏左設置的光學鏡頭而得名。

那還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人類幾乎從所有繁重危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然而……快樂無憂的時光年戛然而止了。突然有一天,這些滑稽的東西,駕駛著坦克和飛機,開始發起攻擊。

他繞過“獨眼龍”,到了正駕駛邊上,再次確定這確實是一個人,因為他的胸口在冒血。

“來……幫我把他的安全帶解開。”趙青說道,為了避免觸發海灘上的磁性地雷,他帶了一把陶瓷刀,這把刀顯然沒什麼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