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五章 戰爭會議2(1 / 2)

“進攻棉蘭老的計劃,兩周前才開始策劃。所以即使燈塔的諜報單位發現了計劃,也來不及調動足夠重武器到島上。除非她的先見之明,能在更早的時候猜到還不存在的計劃。這一點上,施瓦茨確實說服了我。”

————林常華中將

“伊蓮娜基裏亞諾娃領導的情報小組,得到了敵人下一步的行動方案。燈塔意識到她的資源太過分散了。我們的俄國朋友想要攻占斯摩棱斯克與芬蘭。那裏的荒原,很適合坦克行動,所以我們歐洲司令部,提出了一個直接攻占瑞典,兩麵夾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敵人的計劃。我們在波羅的海的製空權,允許我們進行一次較大規模渡海作戰。同時,佯攻部隊在意大利沿岸登陸。最終,迫使她滾出歐洲大陸。”

中將顯然對自己帶來的這套方案很有信心。即使北美本土已經全部丟失,但是在被強製插管前,逃到全球各地區的美國將軍們,並沒有喪家之犬般的消沉,實際上正相反,在奪取戰爭控製權方麵,他們全都一個德行,不論是歐洲的還是亞洲,美軍比全球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更渴望反擊,當然他們手上仍然有接近100萬裝備精良的軍隊和規模很大的艦隊,說話仍然頗有分量。在戰場上,美國軍隊也較之其他軍隊更勇敢些,他們全體已經被燈塔的傀儡,宣判為叛國者,並沒有投降選項。

事實上,丟掉本土的美軍,仍然控製著廣闊地區,甚至還在肯尼亞維持了一個非洲聯軍司令部,在馬達加斯加成立了一個印度洋戰區司令部。當然燈塔允許這些基地存在,隻因為她一直不太關心工業化程度不高的地帶,否則分分鍾就滅了這些鳥不拉屎地方的人類基地。

“敵人正在退卻,我們必須迅速恢複主要工業區,解放工業人口。而不是將兵力扔在不太重要的地方。”

“我強烈反對,”施瓦茨中將站起來,反對他的同僚,“我的第一遠征軍,已經做好反攻準備,目標將是日本。”

趙青終於鬆了一口氣,施瓦茨提到日本的時候,他意識到這場會議,隻是騙燈塔用的,雖然依舊是自作聰明,但總算不至於壞事。

“如果把重武器交給我們,歐洲很快會全麵解放,而大西洋比太平洋小得多。這意味著我們反擊到本地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裏德爾毫不避諱說出想法。實際上與會的很多聯軍指揮官,並不是以反攻北美為第一目標的,但是這些美國人顯然是這樣想的,他們覺得全世界理所當然,應該幫助他們反攻回去,當然從鏟除燈塔的角度看,顯然也沒錯,有情報顯示,維持燈塔運行的主要服務器就在西海岸。

“這個計劃缺乏可行性,重武器運輸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不再有海運。而鐵路和空運的運力是不足的。所以歐洲隻能是次要戰場。我們要回日本。”

氣氛開始激烈,將軍們似乎都急著進攻,他們覺得燈塔已經如同破房子一樣,踢一腳就倒了。實際上,僅僅在2個月前的上一次聯軍高級別會議上,討論的焦點還是是否要將下階段作戰,轉入地下,因為當時他們認為燈塔在地麵幾乎無敵,但是不太適應坑道戰。

“我想說的是糧食、橡膠、石油、鐵礦石和主要工業產能。在亞洲,能找到所有這些。而歐洲的工業,沒有足夠的資源也是白搭。”施瓦茨反駁道。

“所以,我們想要先奪取斯堪的納維亞,那裏有瑞典的鐵礦石和挪威的石油。”

趙青覺得兩種意見都太過樂觀。當然如果讓他選,他覺得在歐洲反攻更穩妥,但是不是裏德爾的同時跨波羅的海和愛琴海的雙線登陸作戰,而是穩妥的從北德平原穩紮穩打的方案。不知道為什麼,美國將領總是很喜歡兩棲作戰或者空降,也許是為將來反攻北美練兵,但是僅就目前階段,這些方案都太冒險。當然他也知道,裏德爾說了不會算數,最終主要戰場會在亞太,畢竟真正主導戰爭的是中國的產能,中國的立場不可能偏向歐洲。